养猪的拿不到补贴
在全行业临近亏损的情况下,养猪户们都在期盼国家政策给予补贴。据悉,国家对能繁母猪饲养实施补贴制度。国务院通知要求:“各地要按照每头每年100元的标准,对能繁母猪发放饲养补贴,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给予60%的补助,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中央直属垦区补助100%。”据王明宇透露,在当前全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补贴国家早就下发了,但许多养猪头数为几十、上百头的散养户却拿不到,原因是被地方部门截留了相当一部分,还有一部分给了“关系户”。“有的‘关系户’虽然只养了100头,却拿到了500头的补贴。”王明宇气愤地说。他认为这反映出有关部门在各个环节的管理上存在疏漏,在这种情况下,让养猪户都拿到补贴是很难的。
另外,根据国家政策规定,规模养猪场也应给予补贴。农业部也连续3年发布关于《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项目投资计划的通知》,明确将生猪养殖标准化国家财政补贴标准分为年出栏500-999头、1000-1999头、2000-2999头和3000-10000头四个档次,予以补助,1万头以上不再安排补助投资。其中,年出栏500-999头的养殖场(小区),每个补助25万元;年出栏1000-1999头的养殖场(小区),每个补助50万元;年出栏2000-2999头的养殖场(小区),每个补助70万元;年出栏3000-10000头的养殖场(小区)每个平均补助投资80万元。
结合政策,记者很自然地联想起近期一些国企发展大规模生猪养殖,那么这些国企是否也应得到国家补贴呢?否则不就亏本了吗?对于这个问题,王明宇不屑地说:“这些国企,口口声声为了平衡效益而养猪,但实际上他们根本没有养猪,而只是为了圈地从国家套取补贴。这是行业内的人都知道的。我们曾经要求到他们的养殖场看看,却遭到拒绝,理由是‘那里是防疫重地’。”以某养猪国企为例,假设按照其宣称的养猪规模200万头、每个养猪场养殖10000头来计算,理论上可以获得1.6亿元补贴。而如此大规模的养猪,一旦发生疫病,将损失多少钱?
“养猪的拿不到补贴,不养猪的拿补贴,这是个普遍现象。”王明宇说。“严冬”结束大约在秋季
王明宇认为,全行业虽然处于不景气的低谷,但情况也并非像想象的那样悲观。他认为,造成目前低谷的一个很大的原因,是盛夏季节人们对于猪肉的需求量减少,而在猪肉价格实行市场调节的情况下,一跌再跌。而到秋天,尤其是中秋国庆两节来临之际,猪肉的消费需求猛增,到那时,猪肉价格将迎来反弹,再加上对于猪肉的刚性需求,将足以保证猪肉价格的稳定和养猪户收入的稳定。到那时养猪业就有望渡过难关了。但在这期间,一定要确保不发生大的疫情。
有经验的养猪户都知道生猪价格三年一轮回的规律,赔的时候要坚持,赚的时候不忘形。许多养殖户都明白一个道理:大跌之后必定大涨,眼前的“危机”是暂时的,只要熬过去,一切都会好。据神农网报道,1997年、2003年、2008年和2011年,这四年是养猪赚钱的好年头,也“坑”了一批养猪户。许多养猪户见行情好,就扩大了养殖规模,导致供求关系失调,猪肉价格急跌。看到赔钱,养猪户开始杀猪或弃养,猪肉又因为紧缺而涨价。由于没有咬牙挺过难关,那些养猪散户、小型养猪场很难搭上“猪肉涨价”的下趟车。
不过,本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国内市场自身的原因外,来自外部的竞争也对国内的养猪户构成威胁。英国《金融时报》称,由于中国猪肉市场低迷,英国开始打起了中国猪肉市场的主意,其农业大臣已赴北京洽谈相关贸易协议。事实上,此前,除了美国和欧盟之外,墨西哥、芬兰等国去年也纷纷组团来华开展“猪肉贸易之旅”。而海关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头两个月进口猪肉大幅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