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生猪价格波动这道难题?
市农畜产品交易所公司总裁代激扬说,解决问题的出路就是“先卖后养,锁定风险”。实现这点,就是创新生猪交易模式,搭建生猪电子交易平台。
代激扬说,生猪实现电子交易有三大障碍。一是生猪交易标准化;二是买卖双方缴纳保证金增加交易成本;三是远距离交易。目前,这三大现实障碍,重庆通过探索,都已经有解决办法和路径。
他谈到,在交易模式上,从自主申报到点击成交,以及违约赔偿等一套完整的电子商务程序,农畜产品交易所均实现了技术支撑。
代激扬说,通过农畜产品交易所这个平台,已能实现生猪现货拍卖和竞买,以及生猪中远期订单的线上交易。但现实的问题是,进入电子平台交易,为保障利益,都需缴纳保证金,而买方一般不愿缴纳。
影响:形成全国猪价风向标
农业部授牌后,重庆市场要建成国家级的交易平台。对此,代激扬谈到,重庆建立国家级生猪交易平台,形成全国生猪价格的风向标,需要分步推进。他建议,首先要建立免费的、各省参与、功能强大的信息平台,然后将其引导进入该交易平台。依据该平台交易的真实数据,发布全国各地价格、数量和时间数据,最终形成全国生猪价格指数,成为稳定生猪价格波动的“避风港”。一旦全国生猪价格指数建立,能有效稳定生猪市场价格,对国家制定产业政策、对地方政府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对养殖企业和个人减少风险、有计划养殖,均有益处。
代激扬认为,全国生猪电子交易市场形成,还能产生巨大经济效益。以2011年为例,全国生猪出栏6.5亿头。跨区域流动销售的大体在1亿~2亿头。通过该市场的引导,能推动生猪产业提升3%产能,据测算是300亿元。同时,通过该市场交易,能减少中间交易环节,减少时间成本和中间损耗,可节约成本达2%,假设全国生猪1/10参与交易,可直接节约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