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本是猪肉消费淡季,但今年猪肉价格淡季不淡,逆势上扬。“猪元帅”升帐,养殖户的苦日子总算熬到了头。连云港是生猪养殖大市,上半年该市生猪头均养殖成本1154元,头均产值为1343元,头均净利润189元。而进入7月后生猪价格继续上扬,因此头均净利润还在提高。6月份无锡市每出栏一头生猪盈利232元,环比上月涨了48%。由于猪肉价格在CPI中所占权重较高,习惯于低价猪肉的人惊呼,猪肉价格涨疯了!
虽然目前生猪价格有点偏高,但生猪养殖业已经亏损整整三年了,以前猪肉价格低廉,那是以养殖户的大面积亏损作为代价的。”这也是“猪周期”出现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亏损期;亏损最严重的时候,养殖户每出栏一头生猪,要亏200元—300元左右。即使现在生猪价格上扬较快,也有不少养殖户因为没有踩准“茬口”,而无法兑现利润。生猪市场今年这波“牛市”行情,远远不能弥补此前三年的亏损总量。
供应量减少是导致最近几个月猪价上涨的最主要原因,而之所以出现供应量减少,则因养殖户亏怕了。上一轮猪价最高点在2011年,收购价曾达到每500克10元。由于养猪赚钱,连行业外的有钱人也开始圈地养猪。2012年生猪价格开始走下坡路,前年微亏,去年大亏。以前,肉价逢节必涨,而去年却出现逢节反跌。随后养猪户们逐渐淘汰能繁母猪。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2013年达到5000万头以上的不正常高位,通常的平衡点在4000万头。今年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继续走低,5月为3916万头,6月降至3892万头。母猪少了,仔猪肯定少,供应量减少就是情理中的事。
养殖户要保持合理利润,消费者要吃便宜肉,怎么办?南京众彩农副产品批发中心主任沈家安分析说,猪也好,菜也好,这些农副产品除了受人工、物流成本的影响外,还受到生产周期因素的制约,不像工业品几天之内就能赶制出来。而且,农副产品一般都是鲜活的,而工业品放仓库里过两年照卖,农副产品的这两个特性决定了其经营风险更大。所以,消费者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如果生猪养殖户亏损,失去养猪的积极性,势必货紧价扬。
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猪价上涨,养殖户们却开始惜售。如东县养殖户冯权养着29头猪,就是舍不得卖。“往年,我一般养到200斤就卖了。现在这29头猪最小的大约210斤,大的超过280斤。我不想卖,过些日子说不定价格会更高。”生猪贩运大户蔡亮感叹,7月8日到一家规模养猪场谈好每斤7.8元收购生猪,仅过了一天,对方就加价到8.0元,不还价。
猪价还会继续上涨吗?养殖户该不该抓紧补栏呢?
今年的生猪市场在去年重度亏损的背景下才刚刚恢复元气,我们是不是更应该理性分割处于恢复期间的这块猪市“蛋糕”呢,利润是大家共同创造的,而不是哄抢出来的。虽然生猪市场去产能工作还在进行,但是不可否认,这个进程已经开始放缓。
而且在这个去产能化的工作中,目前而言应该是环保整治压力下退市的更多,由市场洗牌带来的产能淘汰或许已经接近尾声。况且,目前扩张之路已经蠢蠢欲动了。仔猪价格高涨是一种威胁,其实一些资本的扩张也是威胁。稳定能繁母猪数量最重要,这块稳住了,不出现大的波动,才能让养殖户和消费者都受益。对于养殖户而言,不能过于惜售,同时也不建议盲目补栏,适度的补栏恰恰是我们后期盈利的资本。好的行情来了,千万要懂得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