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9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为16.38元/公斤,较昨日(28日)下跌0.07元/公斤。仔猪均价为29.56元/公斤,较昨日下跌1.63%,同比下跌7.39%。白条猪肉均价22.51元/公斤,较昨日下降0.38元/公斤。今日猪料比价为5.37:1,较上周同期下降0.11,猪粮比8.40:1,较上周同期下降0.01。
黑龙江7.7-7.8元/斤。浙江跌至8.5-8.7元/斤,较昨日下跌0.01元/斤。天津在7.9-8.1元/斤。河北主流价跌至7.8-8.0元/斤。河南在7.9-8.1元/斤,山东主流价7.9-8.0元/斤。广东8.1-8.3元/斤,福建福州、漳州8.0-8.2元/斤。
今日全国生猪价格小幅下滑,但相对平稳。短期内供应充足,消费平淡,屠宰企业与养殖户均处于观望态度。短期内猪价上行受阻,下行空间也不大。全国仔猪价格继续下降,目前局部地区有疾病出现并已表现出小范围的蔓延倾向,受此不利影响,仔猪购销清淡,利空仔猪价格。提醒广大养殖企业加强哺乳仔猪与断奶仔猪的保温,中大猪适当保温的同时一定要兼顾到通风;同时加强防疫隔离和车辆、人员的消毒工作,建议集中售猪,减少与贩猪车辆和人员的接触机会。
每年的9月-10月,都是猪肉市场的传统需求旺季,不过2015年,自“五一”后便连续上涨的猪肉,却在国庆节后出现了下跌,且降幅显著。这一行情,颇让行业人士感到谨慎。
是前期猪价涨价见顶了吗?市场还会回暖吗?前两年猪价持续大跌,让众多养猪户仍心有余悸,这次的下跌是短暂性的调整还是就此进入下行通道?
国庆节期间全国生猪市场平稳,全国瘦肉型猪出栏均价保持在每公斤17.2元左右小幅震荡。国庆节过后猪价再次出现下跌势头,至10月11日,已从10月6日的每公斤17.26元跌至每公斤17.04元。从区域布局来看,华北、东北主产区下跌幅度较大,河南、河北多地出现两天每公斤下跌0.1元的跌幅。
直到今年5月份,养殖户才结束长达3年的亏损期。猪价下跌,让连年亏损的养殖户一颗刚回暖的心,又凉了半截。那这次下跌是猪价冲高回落还是猪价行业调整失败呢?业内在普遍观望,卓创资讯生猪市场分析师姬光欣认为,因为需求不旺,进而影响到成本层面,导致了猪肉价格回落。
除需求疲软之外,猪价下跌的另外一个原因还是因为季节性供给增加的因素,一供一需不平衡,导致价格出现阶段性下跌。
养殖企业多持观望态度 猪价小幅涨跌调整,猪价涨跌互现 上涨寄希望于需求转好
需求仍未较大的改变,屠宰厂的收购量也无较大的变化,猪价仍处小幅波动中。因利润较好,且最近冷空气增多,导致猪病疫情增多,相对于屠宰厂压价而言,养殖户出栏积极性偏强,导致猪价仍处弱势。且华中河南停止抛售,企稳回升,华南的广东也出现小幅上涨的态势,猪价出现向好的态势,浙江因环保导致猪舍撤栏率达五成,依旧保持全国最高价,对猪价支撑。
随着北方天气逐渐变冷,北方一年中消费最旺的季节即将来临。因猪价持续震荡调整根源在于需求不振,目前市场寄希望于天气变冷,需求好转,来提振目前低迷的市场。后期需求好转的快慢及幅度决定于猪价上涨的速度和幅度。
猪价小幅涨跌调整,吉林、黑龙江地区猪价调整幅度略大,终端需求依旧疲软,利好甚微,猪价涨势难以持续,仍以小幅涨跌为主。目前屠宰企业销售不佳,压价心理仍存,但担心压价会增加收购难度,企业多持观望态度,收购不积极。
对于未来猪肉价格的走向,目前看,夏季猪的成活率较高使四季度的生猪供应较猪价大涨的二季度将有明显提高,因此四季度猪价走势主要看需求形势如何,但从目前形势来看,并不乐观。
以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看,PPI已经创40多个月以来的最低,实体经济步履维艰,而猪肉是全国居民主要的肉食品来源,居民购买力的下降将会影响到四季度的猪肉需求。因此,在玉米、豆粕等主要饲料价格大幅下滑的基础上,我们对四季度的猪价走势并不十分乐观,目前的猪价仍有可能继续下滑,但每公斤16元左右基本是下跌的底线。11月中下旬至12月底猪肉季节性需求高峰到来,猪价仍有望再次上涨,但空间有限,今年8月份左右每公斤18.4元的价位便已是四季度猪价上涨的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