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状况】以13元/公斤左右出售一头肥猪亏损100-200元
在生猪价格持续低迷的同时,养殖成本仍呈居高不下的态势。
生猪饲料的主要原料是玉米,受国家玉米临储政策和刚性需求增长的影响,近年来玉米价格一直保持高位运行水平。2013年上半年,玉米价格呈现先稳后跌的走势,一季度延续2012年年底的高位行情,1-3月的平均价格基本保持在2500元∕吨以上的水平,4月价格开始小幅下跌,二季度各月的平均跌幅大约为5%,6月平均价格为2440元∕吨左右,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
养殖户普遍反映,目前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城打工,愿意从事养殖行业的人员减少,而且大多数养殖场地理位置偏僻、工作环境较差,很难招到年纪轻、素质高的工人,随着物价水平和工资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工成本不断攀升。目前大中型养殖场普通饲养人员的工资已达2500元∕月左右,相比去年同期涨幅在两成以上。
受价格下跌和成本上涨的双重挤压,生猪养殖效益逐步缩水。自3月猪粮比跌破6:1的盈亏平衡点后,二季度猪粮比均在亏损黄色与预警区内运行,生猪规模养殖户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养殖效益不容乐观。以110公斤的出栏肥猪为例,按1月平均价格16.25元∕公斤计算,每头出售收入为1787.50元,扣除养殖成本1500元左右,每头肥猪尚有约300元的利润空间。到5月,生猪平均价格降至12.35元∕公斤,每头出售收入仅为1358.50元,而养殖成本中水电、防疫费用基本不变,饲料价格的略有下降仍尚未能抵消人工支出的增长,每头肥猪约要亏损150元。
回访调查的情况也印证了当前的生猪养殖收益形势,养殖户普遍反映,现在生猪的保本价格起码在14元∕公斤以上,以6月13元∕公斤左右的价格,出售一头肥猪按体重计算亏损额在100-200元,生猪价格和出栏率较低的时候,亏损更为严重。
【存在问题】“猪贱伤农”现象重现 养殖资金缺口扩大
面对生猪养殖行业全面亏损的局面,养殖户们都大呼“伤不起”,养殖积极性不同程度地受挫。调查发现,今年以来生猪价格的快速下滑和一路走低,把不少散户和小型规模户逼出了养殖行业。监测数据显示,遂溪县30个散养小区的散户生猪期末存栏量由1月的11713头逐月下降至6月的10992头,个别地区出现了小型规模户一次性清栏的情况。
中央出台的调控预案,更多的是释放调控猪肉价格的信号,今年上半年两次冻猪肉收储措施的实施并未能彻底改变生猪市场供大于求的局面,对生猪价格回升和养殖户信心的提振作用只是暂时的。而且,市、县两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尚未制定或出台配套的政策和措施,对于当前处于低迷状态的生猪养殖行业并未给予更多的实质性扶持。
生猪养殖行业作为一项资金投入较大的产业,在整个生产环节都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并且需要一定的环保投入和技术支撑。当下生猪价格低迷,养殖效益不佳,养殖户处于亏损状态,资金回笼的速度趋缓。养殖户生产经营基本依靠自有资金,从金融部门贷款非常困难,不仅手续繁琐,而且贷到款项数额很小,资金缺口日益增大,对养殖户抵御风险能力的维持和下半年生猪市场的稳定发展产生了不可小觑的制约作用。
【意见建议】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 扶持养猪专业合作社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践证明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具有抗风险能力强,生产相对稳定,生猪供应量大和可调节价格保持平稳等优点。调查对建议,政府应鼓励具备条件的养殖户充分利用国家的各项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坚持自繁自养,推广优良品种,淘汰劣质母猪,优化猪群质量,提高饲养管理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养殖效益。
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千变万化的市场,规模较小的养殖户难以克服自身专业化水平低、经济实力差、信息不灵等弱点。养猪专业合作组织能从仔猪繁育、饲料加工、生猪喂养、防疫指导、肥猪销售的全过程为养殖户提供专业性的服务,在资源共享、共同抵御风险、实现共同富裕等方面优势明显。各级政府应积极扶持和发展区域性养猪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发挥好其在生猪生产过程中的服务功能。
在管理方面,各级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还应加强对活猪收购、流通环节的监督管理,防止生猪贩运商和部分加工企业趁机打压猪价,造成养殖户的恐慌性抛售。要加强生猪和猪肉市场价格和供应变化情况的监测,分析、预测和发布价格走势及市场信息,及时发现、上报和解决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稳定生猪养殖信心,引导养殖户合理调整养殖规模。
此外,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确保生猪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等惠农措施落到实处。进一步降低规模养殖户贷款门槛,积极开拓养殖场固定资产使用权贷款、企业收购合同贷款、龙头企业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空间,鼓励养殖户灵活运用合同保险、集体担保等条件进行贷款,为养殖户融资提供便利,帮助其度过难关,保障生猪生产行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