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猪的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猪和水牛可相互传染。
【病原】
为巴氏杆菌,G-小杆菌。约有30%的健康猪的鼻腔、咽喉存在毒力很弱的巴氏杆菌。
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在直射阳光下和干燥环境中迅速死亡,
【流行】
以闷热、潮湿、多雨季节,特别是洪水之后多见,但其他季节也可发生。本病多发生于湖区和江河沿岸的村镇。有时可构成地方性流行,造成当地大批猪发病,但多见的还是零星散发和作为条件病原体形式出现。
【症状】
(1)最急性:突然发病,无明显状症状而突然死亡。最急性型多见于发病初期的极少数猪。
(2)急性:临床多见,体温升高至
呼吸困难,下颌、咽喉部的皮下水肿,硬实发热,严重的肿胀可蔓延至耳根、前胸,咳嗽,喘气,流鼻涕,呼吸极度困难,张口吐舌,呈犬坐式鸣喘。故有“锁喉疯”之称。
皮肤上出现红色出血点和斑,指压不退色。往往卧地懒起,强追赶起后,行走摇摆无力。大口出气,黏膜发绀(呈浅蓝紫色),不食,先便秘后腹泻。
急的1~2天内死亡,稍慢的4~5天死亡,不死亡转慢性。早治可以治愈。
(3)慢性少见,主要表现为肺炎和胃肠炎症状。呼吸困难,咳嗽,不时流黏性或脓性鼻液,食欲减退,常腹泻,消瘦无力。病程约二周左右。
【病理变化】
(l)咽喉黏膜水肿。
(2)肺水肿、气肿,切面呈大理石样。
(3)全身淋巴结出血,切面呈红色。
(4)全身各脏器都有出血点。
(5)脾脏不肿大,无梗塞。这点可与猪丹毒、猪瘟鉴别。
【防治】
(1)仔猪45~60日龄,肌内注射猪丹毒、肺疫二联苗。
(2)定期消毒猪舍,发洪水时,不要用江、河湖水喂猪,改用井水。
(3)一定要早治,按时按量给药,下列方剂任选一种应用。
方一:链霉素100万、10%氟甲砜霉素10ml、氨基比林20ml,先将链霉素稀释后再加入氟甲砜霉素,混合一次肌内注射,8小时1次,连注3~4次。
方二:硫酸丁胺卡那霉素注射液6~8ml,肌内注射每天2次,连用3~4天。
方三:2.5 %~5%海达注射液(恩诺沙星)4~6ml,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4天。
方四:四环素
方五:九一四(新砷凡钠明)按
局部(肿胀处)用鱼石脂软膏或生甘草研未加水浸泡10分钟后,外敷、干后再敷。
中国保健养猪网原创,转贴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