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临床症状
附红细胞体病通常在那些抵抗力下降的猪体上表现出临床症状。断奶仔猪,特别是被阉割后几周的仔猪尤其容易被感染;应激、分娩以及其他慢性传染性疾病的发生,都可以导致本病在猪群中暴发。任何年龄的猪被猪附红细胞体感染后均会受到影响。
急性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苍白、高热(达42℃),有时有黄疸,四肢特别是耳廓边缘发绀(典型的黄疸性贫血现已少见)。厌食、反应迟钝、消化不良,耳廓可能会出现大理石样的纹理或变为暗红色,肢端的毛细血管中会出现凝血和形成血栓。耳廓边缘的浅至暗红色是其特征性症状。有的病例有时可见整个耳廓、尾以及四肢的末端明显地发绀,感染持续时间较长部分耳廓可能会发生坏死。有时经治疗几天后会治愈,但由于被感染的猪不能产生很强的免疫力,所以,再次感染可能在任何时候发生。急性阶段后存活的猪生长缓慢。
慢性附红细胞体病会引起猪的消瘦、苍白,有时出现荨麻疹型或病斑型皮肤变态反应。病斑型皮肤变态反应有大量的瘀斑,注意与猪霍乱引起的病斑进行区别。
感染附红细胞体的母猪常在进入产房后或分娩后3―4天出现临床症状。急性表现为厌食,发热(42℃),乳房或外阴的水肿(持续1―3天),母猪产奶量下降。有时母猪的附红细胞体病可持续到整个产期,以致难以在临床上分清是附红细胞体病,还是母猪产后感染产科疾病。若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时,以及存在诸如疥螨、不良的畜舍环境、营养不良等应激因素时均会加重附红细胞体病。
母猪感染附红细胞体可能出现繁殖障碍。表现为受胎率低、不发情或发情不规则、流产或早产、产弱仔、断奶至发情的时间间隔延长。由附红细胞体病引起的死亡率低于1%。
3.诊断和鉴别诊断
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可从临床症状、直接查找病原等方面进行诊断:可用来作为诊断的最重要的临床症状是:贫血,发热高达40℃或更高。耳廓边缘变色,皮肤变态反应。断奶仔猪(特别是去势后的断奶仔猪)和架子猪最可能被感染,母猪经常只表现为亚临床疾病。
直接查找病原(显微检查):在急性发热期间进行病原的显微检查效果最好。在制备血涂片前先将血液加温至38℃,然后取适量血滴于载玻片的一端,用另一载玻片或盖玻片匀速地推动血液至载玻片的另一端,血涂片越薄、越均匀,越利于对病原的观察。待玻片稍干后,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在红细胞的表面有卵圆形至圆形的环形附红细胞单体,或完全将红细胞包围的链状附红细胞体。
4.治疗
(1)土霉素:可按每kg体重20-30mg拌于饲料中,让猪自由采食,连用5~7天。
(2)阿散酸:每kg饲料添加阿散酸90g,让猪自由采食,连用一周。
5.预防
(1)定期驱杀内、外寄生虫。
(2)易被血液污染的器械(如:注射器、剪齿器、手术刀、打记号器、断尾器械等)应严格消毒。
(3)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各种断奶应激因素。
目前还没有预防猪附红细胞体病疫苗。如一个猪群不存在附红细胞体感染,那么应从无附红细胞体的猪群引进猪。如果产房中10头仔猪的血清学试验或PCR结果为阴性,或把10分血样输给脾脏切除的生长猪而不发病,那么即可认为猪群不存在感染。引进没被感染的仔猪可减少附红细胞体病的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