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5日,即“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的当天,中央电视台3.15特别节目《“健美猪”真相》爆出重大新闻——成批次的饲喂过违禁药品“瘦肉精”的生猪,畅通无阻的流向了我国最大肉食品加工企业双汇集团,而含有瘦肉精的猪肉及其制品又通过双汇集团的营销网络进入老百姓的菜篮子,对人民身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随后,国内各大电视新闻栏目、网站、报纸等纷纷转载或评论此事件,引起各级人民政府,整个畜牧生产和食品加工行业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并再次引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我国食品安全状况的担忧和恐慌心理。-而这一事件的曝光,直接引发国家九个部门联合开展为期一年的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
食品安全威胁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 . 以次充好的劣质食品对人的身体造成损害,如:2004年安徽劣质奶粉与大头娃娃事件;二. 病,死畜禽流入市场,进入餐桌引起的食品安全事故,如:2005年四川发生人感染猪链球菌事件,导致39人死于猪链球菌引起的疫情; 三. 在畜,禽,鱼类养殖过程,为防病治病而在饲料中添加药物,使用抗生素,激素过多,造成进入市场的肉食品药物残留超标,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四. 为了提高产量,改变食品外观,以图获得更多经济利益,在畜禽饲养过程非法加入法律明确禁止使用的药物,或在食品加工过程非法加入非食用化工原料,如:2005年震惊全国的苏丹红鸭蛋,2006年北京出现致命的福寿螺,以及在养猪业频繁出现的“瘦肉精”问题,特别是2008年9月发生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造成1000余名婴儿泌尿系统结石的特大食品安全事故,导致中国奶业巨头“三鹿集团”的崩溃,推动我国第一部《食品安全法》出台并于2009年6月1日起实施。-
在我国肉类食品消费结构中,多年来猪肉一直占 65% 左右,全国每年出栏生猪 6 亿多头,不论从产量还是消费量来看,中国都是猪肉生产大国,而猪肉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大约一半。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从温饱型向保健型转变,对食品特别是肉食品需求悄然发生了变化。由于担心过多摄入动物脂肪对身体的不良影响,肥肉过多变得不受欢迎,瘦肉逐渐成为猪肉消费的主流,从而带来了养猪业的变化,促进了品种改良。从国外引进长白,大约克,杜洛克种猪生产三元杂交瘦肉型猪逐渐取代以肥膘为主的土杂猪,成为我国养猪业特别是规模猪场的主流品种。由于在饲料中添加“瘦肉精”能提高猪的瘦肉率和生长速度,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些海归人士把用瘦肉精喂猪作为“先进技术”带入国内。-
“瘦肉精”的学名叫“盐酸克伦特罗”,是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一种激素),曾经作为平喘药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后由于副作用太大而禁用。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人通过实验发现将一定量的盐酸克伦特罗添加入饲料,可提高牲畜的瘦肉率,便称之为“瘦肉精”,随后在欧美将其作为饲料添加剂在养猪业内使用。但后来发现,人吃了这种猪肉后,易出现心跳加速,呼吸困难等症状,长期食用含有“瘦肉精”的畜产品,会使人出现四肢震颤/ 惊慌/ 头疼/ 恶心/ 呕吐等症状,对高血压,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青光眼,糖尿病及前列腺肥大等疾病患者危害更大。1988年至1991年,西班牙,法国,美国均出现“瘦肉精”中毒事件,欧共体和美国FDA相继禁用盐酸克伦特罗,1997年,中国农业部明确规定不允许在饲料中添加盐酸克伦特罗。-
多年来“瘦肉精”像食品行业的慢性病和毒瘤,累禁不止;而“瘦肉精”的流通,如同养猪业的“海洛因”,是见不得阳光的地下交易,有其自身的交易渠道和潜规则,并逐渐从境外输入型发展到境内研发自制产供销一条龙。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各级监管部门对猪肉中的“盐酸克伦特罗”作抽检,与之进行了长期斗争。1998年,我国第一次影响较大的“瘦肉精”事件发生在香港,有17人中毒;2001年,广东河源484人中毒;2006年,上海336人中毒;2009年初,广州70人中毒,而后广东有关部门仅在2月18日到3月15日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成功堵截了43批进入广东的“瘦肉精”生猪。而且,随着政府打击力度加大,“瘦肉精”也出现了升级换代趋势。2008年10月在湘潭市破获一起特大案件,查获的“瘦肉精”已不是“盐酸克伦特罗”,而是一种学名叫“沙丁胺醇”的极端的受体激动剂(亦曾用于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这次双汇事件所用的“瘦肉精”却是一种叫“ 莱克多巴胺” 的瘦肉精变种,真令人防不胜防。虽有政府的全面禁止和严厉打击,然而,每一次运动式打击之后,“瘦肉精”总能死灰复燃。其主因是贩卖“瘦肉精”的暴利诱惑驱使制贩者挺而走险,而“瘦肉精”的使用者则抱有秘密进货偷偷使用不易暴露的侥幸心理,致使“瘦肉精”累禁不止。-具了解,用“瘦肉精”喂猪的人都知道其对人体的危害,从来不吃自己喂养的“瘦肉精猪肉”,最终受害者是喜食猪肉的老百姓,因为普通消费者没有分辨“瘦肉精猪肉”和正常猪肉的能力,也不可能让人们再回到多吃肥膘肉的年代。特别是原本在老百姓心目中值得信赖的品牌食品企业也出现了“瘦肉精猪肉”,社会道德诚信的缺失,基本信任危机的产生已导致人们对食品安全担忧的恐慌心理在全国范围蔓延,因此,用“瘦肉精”喂猪无异于谋财害命!
中国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 2011年11月12日召开的第九届中国食品安全年会上披露:9 部门联合开展的“瘦肉精”专项整治已经查处案件125 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80余人,查获“瘦肉精”非法生产线 12 条,捣毁非法加工仓储窝点 19 个,查处涉案企业 30 余家,缴获“瘦肉精”成品 2.5 吨,地下非法生产销售网络基本被摧毁。这一成果也只能说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一旦专项整治活动结束,由于利益的驱使,仍然会面临 “瘦肉精” 死灰复燃的可能。
那么,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消除“瘦肉精”对养殖业的危害呢?有,这就是“保健养猪技术” !运用这一新技术,能够减轻猪的不同阶段的应激反应,增强猪体非特异性抗病能力,减少猪只发病几率,提高母猪产子率,仔猪存活率,生猪出栏率;能够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料肉比,减少饲料成本;能够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瘦肉率,改善猪肉品质,使养殖场(户)增产增收,也就使”瘦肉精“失去了”需求“,自动退出市场。同时,由于”135保健养猪技术" 配套产品不含任何抗生素和激素,大大降低了生猪体内的药物残留,是真正意义上的安全肉,放心肉。
青年学者,湖南农业大学教授文利新运用营养与免疫调控理论,提出了通过减少或消除各种致病因素,提高猪本身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病能力,达到保健防病和增加养猪效益的“保健养猪”新理念。按这一理念的指导,长沙绿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向湖南省科技厅申请立项 “规模化养猪主要应激防治技术研究及产品研制” 的科研项目,成功研制了牲命1号,护仔康1号,护仔康2号等产品,解决了长期困扰养猪业的母猪生产繁殖应激,仔猪断奶应激,仔猪营养应激和贩运仔猪腹泻综合症等多个 技术难题;特别是应用大壮素消除饲料中亚临床水平的霉菌毒素对机体造成的免疫抑制,显著提高了猪的抗病能力,大幅减少了气喘病等各种条件致病性疾病的发生;还能提高饲料转化率,缩短饲养周期,降低饲养成本,增加养猪效益。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绿叶公司逐步完善和发展了 “135高效保健养猪技术”,多项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经鉴定 "达到了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获得了一系列国家发明专利,荣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湖南省技术发明奖,国家农业部优势农产品重大技术示范项目,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个奖项。至今为止,135高效保健养猪技术已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得到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面对着疫病频发,药物涣滥,激素潜流的养殖业,”保健养猪“ 就象行业内的绿色革命,必将成为中国养猪业摆脱困境的必由之路。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早在2007年初就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绿叶公司倡导的保健养猪技术的方向是对的,是造福人民健康的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