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关于怎样养猪的文章五花八门,但其中大多数都只是就某个问题或某个细节进行探讨,缺乏对猪场饲养与管理的整体技术操作细则的讲解和分析。为此,资深猪场管理专家、高级兽医师向卫红与长期从事猪场服务的绿叶技术老师、业务经理一道,结合30余年的猪场管理经验与技术,将猪场饲养管理中的各个环节的操作细则与防疫规程整理成《猪场管理实用干货》长篇连载,帮助养猪朋友们系统地了解并熟悉集约化规模猪场的饲养技术以及管理操作细节,比较全面地解决猪场的饲养管理问题。
主要目标
1 后备公猪8月龄体重达135 kg以上;
2 一次射精量在150 mL以上,密度:2.5亿/ mL以上,精子活力0.8上,畸形率15%以内;
3 使用年限:1年(指国家核心育种场)或2~3年(一般原种场及扩繁场);
4 规范种公猪饲养管理,不能使其过肥或过瘦,保持好的体况;
5 提供所需营养,确保精液质量合格。
工作日程
6:00~6:30 喂饲,观察
7:30~8:00 治疗
8:00~10:00 采精
10:30~11:30 清理卫生、其它工作
14:00~15:30 调教公猪
15:30~16:00 喂饲,观察
16:00~17:30 清理卫生、其它工作
21:00~21:30 观察猪群
备注:冬季运动公猪14:00~15:00,夏季17:30~18:30
操作规程
1 饲养原则
人畜亲善,不管是在驱赶过程中或采精过程中均不允许粗暴地对待公猪。
确保饲料提供所需的营养可以使精液的品质最佳,数量最多;公猪实行限制饲养,日喂2次,7.5月龄以前每头每天喂2.0-2.7 kg,7.5月龄以上每头每天喂2.7-3.0 kg,8月龄以上每头每天喂2.8-3.0 kg。每餐不要喂得过饱,以免公猪饱食贪睡,不愿运动造成过肥。
2 公猪的管理与利用
2.1 单栏饲养,保持圈舍与猪体清洁,合理运动,不将公猪长期养在栏内,当舍外运动场所温度低于25℃时放公猪出去逍遥运动,提高新陈代谢,增强其食欲和性欲。放公猪出去不得强制驱赶,应采取气味、白色衣服、青料等诱导,直至公猪习惯后能自己主动出去。并做好所运动公猪的各种记录(冬季安排在14:00~15:00 一小时运动公猪,夏季安排在17:30~18:30)。
2.2 调教公猪:后备公猪达6.5月龄-7月龄,体重达120 kg,膘情良好即可开始调教。将后备公猪放在配种能力较强的老公猪附近隔栏观摩、学习爬跨方法。
2.3 注意安全:注意工作安全,工作时保持与公猪的距离,不要背对公猪,用公猪试情时,需要将正在爬跨的公猪从母猪背上拉下来,这时要小心,不要推其肩、头部以防遭受攻击。严禁粗暴对待公猪,在驱赶公猪时,最好使用赶猪板。
2.4 公猪使用方法:后备公猪9月龄开始使用,使用前先进行配种调教和精液质量检查, 9~12月龄公猪每周采精 1-2 次,13 月龄以上公猪每周采精 2-3 次。健康公猪休息时间不得超过两周,以免发生采精障碍。
2.5 保持公猪的适宜温度:18~25℃,以最节约成本的方式,使环境温度处于以上温度范围。当环境温度高于27℃时注意公猪的防暑降温,当环境温度低于15℃时,注意公猪的保温。冬天里公猪站空气污浊,在自然通风的基础上应适当配合风机通风。
2.6 防止公猪体温的异常升高,如高温环境、严寒、患病、打斗、剧烈运动等均可能导致体温升高,即使短时间的体温升高,也可能导致长时间的不育,因为从精原细胞发育至成熟精子约需40天。经常刷拭冲洗猪体(下午两点刷洗种公猪),及时驱体外寄生虫,注意保护公猪肢蹄,控制好舍内湿度,减少不必要冲栏与猪身。
2.7 提供合理的光照条件。只要不影响公猪舍内降温,应尽量保证猪舍有足够的光照(尤其是深秋到初春季节),既可减少病原含量,增加公猪抗病力,还能增加VD的合成与骨钙沉积,有利于增强肢蹄功能。
2.8 及时做好各项记录:及时做好公猪群的保健、免疫记录等。
(作者:向卫红 王国强 王吉 柳武 张卫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