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疫苗的种类:按制苗的抗原是活菌或死菌可以分为:
1、灭活苗(即死苗):为液态,以毫升(ml)为单位计量。该苗接种后一般来说较安全,但免疫力比弱毒苗差。如猪细小病毒灭活苗、猪链球菌灭活苗、猪O型口蹄疫灭活苗等等。
2、弱毒苗:即降低了病原体的毒力后生产的活苗。多为冻干感状态,必须加稀释剂稀释,因加稀释剂的量不一定相同,故以“头份”计量。该苗接种后可产生较强的免疫力,但安全性较差(如猪伪狂犬病弱毒苗)。现有猪瘟弱毒苗、猪丹毒、肺疫二联弱毒苗、猪副伤寒弱毒苗等等。
此外,生产过“基因缺失苗”和“基因工程苗”,多属弱毒苗范围。
二、仔猪的免疫程序(包括候选作种用的公、母猪):
10~13日龄,肌内注射猪链球菌二联灭活苗2ml。
20~23日龄,肌内注射猪瘟弱毒苗4头份(或注射脾苗或脾淋苗);50~53日龄再注射4头份。(注:超前免疫猪瘟弱毒苗的效果有人提出质疑,为保险起见,最好暂时不使用-这点仅做参考。)
30~33日龄,每窝仔猪拌料内服仔猪副伤寒弱毒苗15头份。
40~43日龄,肌内注射猪丹毒,猪肺疫二联弱毒苗2头份。
60~63日龄,肌内注射猪O型口蹄疫灭活苗(普通型)2ml;90~93日龄二免,每头3ml。
每年清明节前后,给断奶仔猪(4-5周龄)肌内注射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三价灭活苗2ml。
每年立冬节后,给3~5周龄仔猪内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组织灭活苗2ml。常年发生本病的猪场,还要增用猪流行性腹泻组织灭活苗:3日龄以内的0.1ml;4~22日龄0.5ml,用于每年立冬后肌内注射。猪萎缩性鼻炎,虽国内已生产了“支气管败血性波氏杆菌和产毒多杀性巴氏杆菌二联油佐剂灭活苗”。虽免疫效果较好,但接种后,仔猪常出现发热、食欲减退或不食等副作用,很多猪场已改用磺胺六甲氧嘧啶注射液滴鼻预防,效果优良。方法是:仔猪出生当天,每个鼻孔滴2滴,3、7、15日龄分别肌注该药0.8、1.2和2ml。
三、从外地购进的断奶仔猪或架子猪:构回后经半天适应环境后,应立即注射猪瘟疫苗4头份、猪丹毒、猪肺疫二联苗2头份、链球菌二联灭活苗2ml(每种苗之间间隔7天)。
[FS:PAGE]四、种猪的免疫程序
1、后备公、母猪体重达70公斤左右时,肌注猪瘟苗4头份,隔7天肌注猪细小病毒苗2ml,同时在颈的另一侧肌注已型脑炎疫苗2ml;隔7天再注射细小病毒疫苗2ml;隔7天肌注猪伪狂犬病灭后苗2ml;隔7天肌注蓝耳病灭活苗2ml;配种前2~3周,肌注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三价灭活苗3ml。
2、怀孕母猪的免疫程序:○1怀孕60天,肌注蓝耳病蜂胶灭活苗4ml,隔3周(怀孕81天)再注4ml。○2怀孕90~93天,肌注猪伪狂犬病四基因缺失苗2头份。
3、母猪产后的免疫程序:○1产后第七天,肌注猪瘟弱毒苗4头份;○2产后第14天,肌注猪细小病毒灭活苗2ml;○3产后第21天,肌注猪伪狂犬病四基因缺失苗;○4产后第28天,肌注蓝耳病蜂胶灭活苗4ml;○5产后第35天,肌注猪O型口蹄疫灭活苗(普通型)2ml,隔30天再肌注3ml(允许怀孕2个月内接种本苗)。
4、上述疫苗,种公猪于每年春、秋两季各肌注1次,剂量同产后母猪的剂量。每种疫苗之间隔7天接种。
五、必须认识到防预注射了的猪,并不等于已进入了免于该病的保险箱。这是因为:
(1)任何一种疫苗都不能获得100%的保护率。如蓝耳病疫苗的保护率只有70%;口蹄疫疫苗不超过200个感染量的情况下才可产生免疫力。
(2)有些病毒、细菌的血清型较多,所产生的疫苗很难全部包括。
(3)有些病毒、细菌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会发生变种、变型、致原有的疫苗失效。
(4)在注射疫苗之前,已感染处于潜伏期的可致猪免疫功能下降的疾病,如气喘病、蓝耳病、圆环病毒2型、猪流感等免疫抑制性疾病。
(5)疫苗的质量、运输、保存、使用方法不当(如注射在脂肪层内)、母源抗体干扰、注射菌性弱毒苗后10天内使用抗生素、弱毒苗稀释后,在一定的气温下,未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而失效等。
(6)被接种疫苗的猪当时的体质较差、处于应激状态,致免疫效果下降,发生免疫抑制。
(7)在一定时限内接种两种有干扰的疫苗,致使免疫失败。如猪瘟疫苗和蓝耳病疫苗的接种,必须间隔14天以上,否则蓝耳病疫苗会使猪瘟疫苗的免疫效果不理想,甚至免疫失败。
六、克服方法
(1)先作好免疫程序,内容包括疫苗的种类、品牌、用量、用法、被接种猪的日龄、接种次数、剂量和时间间隔等。
(2)对重点传染病,中、大型猪场要展开抗体检测,做到有的放矢。
(3)免疫接种要有操作规程和规范化要求,接种前要检查猪的健康状况,接种后的反应;接种器械的消毒,做到不多种,不少种,不漏种。
(4)为了减少免疫应激和免疫失败,增强免疫效果,最好在接种疫苗前10天和接种后10天,在日粮种添加1%促免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