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这些都是舍内饲养条件下的典型问题,但舍外系统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1、母猪体型相对猪棚来说过于硕大
2、母猪笨拙
3、母猪受到惊吓 - 惊吓可能来自饲养人员、狐狸、外部噪音、骚乱等
4、猪棚设计 - 侧面垂直的情况下比向内倾斜的情况下更容易压到仔猪。
继发性压死,这种情况下问题处在仔猪身上,而不是母猪。出生时,仔猪从母体内39 至 40°C的环境骤然进入到25°C的环境当中。这样一来他们就会遭受寒冷。另外,它们体内的能量储备很少,而且需要迅速获取乳/初乳,以便产生热量。这样,它们就会在母猪乳房区域附近活动,此时母猪的分娩过程常常仍在持续。事实上,许多仔猪压死的情况都出现在产后24至36小时当中,证实了这种危险的存在。
然而,生产研究已经显示,在压死比例超过活产仔猪5%的情况下,大部分被压仔猪的胃都是空的,也就是说,这些仔猪还没来得及哺乳。未能哺乳造成仔猪寒冷,使它们行动迟缓,而且它们都在不顾一切地寻找奶头,令它们暴露在危险区域当中。
仔猪如果找不到仔猪区,或仔猪区不够温暖,仔猪就会挤在母猪旁边,从而处在危险区域。分娩期间对采暖灯进行管理是减少寒冷和压死问题的关键。
任何感染仔猪的疾病(关节病、腹泻等等)都会降低仔猪的活动能力,从而增加它们被压死的风险。
在舍外饲养条件下,这些原则也适用。在寒冷天气下仔猪冻僵的风险大得多,这种情况下初乳的尽早摄取是绝对关键的。贼风对新生仔猪是致命的,尤其是当仔猪身体还湿着的时候。一定确保将猪棚四边都用垫草堆严,猪棚不能破损,绝热性能要好,避免风直接吹入。可在猪棚四周堆土。分娩期及泌乳期在猪棚入口加上塑料吊帘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所有环境当中,垫料的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般的原则,大麦秸比小麦秸好。冬季需要很多垫料,因此需要注意,不要让仔猪陷入垫料当中而被母猪压死。舍外饲养条件下应让母猪产前提前一周进入猪棚,将垫料压实,此后定期添加切短的垫料。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产房死亡率,必须对各种不同的死亡原因进行准确的分析。可以在一段时间内通过兽医剖检确定死亡原因,这样可以彻底地分析死亡原因。分析阶段的长短取决于猪群的规模以及损失情况。
只有这样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饲养人员应该针对新生仔猪的哺乳、温度控制、母猪体况控制进行适宜的管理,并且在其它疾病出现的情况下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而不应理所当然地把问题归咎于母猪过于笨拙。注意了这些方面之后,大部分猪群的产房死亡率都应该能够降至10%以下。
成本
当前新生仔猪的边际成本估计为35英镑。断奶前死亡率的全国平均水平为12.45%(BPEX 2010)。其中因压死或挤死造成的死亡占一半以上。因此,在每窝11头活产仔猪当中,平均有0.66头仔猪被压死。
对于一个500头母猪的猪群,这意味着每年压死760头仔猪,造成26,600英镑的损失。通过对管理细节的注意,避免寒冷以及设施方面的适当投入,这方面的损失可降低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