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保健养猪网 您可以 登录 本站浏览更多内容
绿叶公司规模猪场VIP活动专区 135高效保健养猪技术

猪的育种原理与选择技术

2011-06-30 10:18:32来源:互联网作者:佚名浏览:次 分享:

  (三)未来的选择性状

  过去欧洲国家对猪育种规划,主要着眼于遗传力较高的瘦肉生长性状和饲料转化率。Ollivier等(1990)认为,在瘦肉率和饲料转化率等已取得显著的遗传进展,而肉质下降以及忽视对繁殖力选择的情况下,目前应当重视对瘦肉的生长、肉质和繁殖力的选择,同时对猪育种目标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变化进行分析。

  从长远的利益看,过分地强调自由采食条件下饲料转化率和瘦肉率的选择,将导致猪的食欲下降,可能成为今后猪遗传改良中的一个限制因素,因此,食欲应作为今后的选择性状。

  De Vries和Kanis(1994)在对猪育种目标(包括短期与长期考虑)的研究中指出,开放的世界和特殊的市场将要求不同的育种目标和丰富多彩的系群。因此,对于瘦肉生长不仅要考虑生长速度和胴体品质(如背膘厚、肉脂比等),而且重视对采食能力、消化能力和(与活动相关的)维持需要的选择,繁殖性能除产仔数外,还要包括母猪使用年限和发情性状(初情年龄和断奶至发情间隔)。从养猪业的长期利益出发,要考虑公众接受能力(pub1ic acceptance),这意味着不仅要重视产品质量而且要重视生产质量(quality of production)(如抗病性)。

  基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对于我国猪的遗传改良,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将以提高生长速度和瘦肉率,以及保持母猪高的生产力是育种主攻方向。为此,选择性状应以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和背瞟厚为主。

  五、握高选择效果的途径

  为了提高选择的准确性,加快遗传改良速度,猪选择时应当考虑以下途径。

  (一)缩小环境方差,提高遗传力

  选择反应的大小取决于遗传力的高低和选择差的大小。当选择差一定时,缩小环境方差以提高遗传力,是提高选择反应的有效措施之一。缩小环境方差可采取以下方法(彭中镇,1986,1987):

  1.实施同期同龄对比,力求使每个个体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测定。 为此要做到:① 同批供选猪的出生日期尽量相近,这就要求缩短每个配种季节的配种持续期,最好不要超过40天。②采用自由采食,因为尽管限饲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在我国目前情况下,限食的量难以准确掌握。③被测公猪单栏饲养,这样可以避免公猪个体间的性干扰。研究表明,能提高日增重和(活体)背膘厚等性状的遗传力。④实行60日龄转群后5~7天进入测定,这对公猪尤为重要。⑤尽量减少性能度量上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2.对未能实行同期同龄比较的猪群,须对性状的度量值进行校正,

  使其处于同一个可比的基础上,然后再代入选择指数,校正可采用计算最小二乘均值的方法,也可采用简单的性状比值。所谓性状比值就是某个体的性状值与该个体同期、同龄、同性别、同出生胎次群体均值之比。另外,还可用个体的性状值减去同期、同龄、同性别该性状的群体均值进行校正。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性状观察值的线性模型,对季节、年龄、胎次、圈舍等固定效应进行校正,可以对遗传效应进行准确的评估。使用性状比值简单方便,但忽视了性状间可能存在的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但总比不处理科学。

  (二)加大选择差根据选择反应的公式:R=iσPh*h=sh*h式中i是每代的选择强度,σp为性状的标准差,s为性状的选择差,可见, 在选择高或中等遗传力的性状并要最大限度地缩小环境方差以提高遗传力的情况下,一个猪群能达到最大选择反应取决于选择差。

  在群体规模和选择性状一定时,加大选择差或提高选择强度就依赖于留种率和猪群的变异程度的大小。

  1.降低留种率 为了降低留种率以提高选择差, 在选种时应采取以下措施:①分阶段多次选择,即断奶时多留,6月龄精选。旨在扩大测定猪的规模, 加大每代的选择强度。②同时选择的性状不能大多,6月龄选种时,通常考虑的性状有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和背膘厚。

  2.增加猪群的变异程度

  选择依赖于群体的大小以及变异的程度。如果群体虽大,而个体间的变异小,也很难增大选择差;反之群体变异程度越大,选择差越大,选择反应就会越大。为此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①基础群的选择,作为育种的基础群,应具有较大的遗传变

  (三)缩短世代间隔

  从育种效益角度来看,年遗传改进量或遗传进展比选择反应更能反映猪的遗传改进效果(ΔG=R/L=iσph*h/L)。缩短世代间隔,就会加快年遗传进展。对于猪来说,选择性成熟前可度量的生产性状时,能达到最小世代间隔约为一年。因此,以日增重和瘦肉率为主攻方向,可采取一年一个世代。即使在选择繁殖性能时,也不必要让母猪超过第3胎或第4胎。实际上,猪的世代间隔约为15 ~18个月。

  (四)减少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

  根据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原理,种猪测定时所处的环境条件应尽可能接近商品生产场的条件,以减少其环境差异,这样才能选育出适合未来生产条件的种猪。另一方面要明确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性质,为不同商品生产环境所需要的理想基因型设计优化育种方案,选育具有特色的系群,使基因资源多样比,以适应多变的生产条件和市场需求。

  (五)注意外形以及质量性状的选择 一般考虑体格结构的健全性以及毛色和遗传缺陷。

  1.体格结构的健全性 在根据生产性能测定结果来选择种猪的同时, 不要忘记后备种猪要有健全的体格结构,尤其是肢蹄状况和乳头数目。虽然这些性状一般不包括在选择指数中,但应作为“次要”的选择性状。选留后备种猪时,要评估其肢蹄结构和状态,以及乳头数目(小母猪至少要有6对以上的有效乳头), 有任何问题的个体都应予以淘汰。这样做可能会降低一些生产性状的选择差,但能保证中选种猪有健全的体格结构,并能保证长久的商品生产。

  2.毛色与遗传缺陷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毛色作为一个品种特征应给予一定的重视,但在培育专门化品系时一般可不予考虑。对于一些严重影响种用价值的遗传缺陷,要予以淘汰。

  六、阶段选种

  猪的性状是在其个体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因此,选种时应在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有所侧重以及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猪的选种过程,一般经过四个阶段:

  (一)断奶阶段

  断奶时许多性状还没有表现出来,所以,主要是根据父母的成绩、同窝仔猪的整齐程度和个体的生长发育以及体质外形和有无遗传缺陷等进行窝选。从大窝中选留,有两种做法:一是根据产仔数,二是根据断奶仔猪数。由于初生窝仔数是繁殖性状中最重要的性状,故依据产仔数为妥,断奶时应尽量多留。是否要考虑血统,须根据育种目标而定。

  (二)6月龄阶段

  到6月龄时,个体的重要的生产性状(除繁殖性能外)都基本表现出来。因此,这一阶段是选种的关键时期,应作为主选阶段。应该做到:①凡体质衰弱、肢蹄存在明显疾患、有内翻乳头、体型有严重损征、外阴部特别小、同窝出现遗传缺陷者,可先行淘汰。在6月龄选择前, 要对公母猪的乳头缺陷和肢蹄结实度进行普查,②其余个体均应按照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和活体背膘厚等生产性状构成的综合选择指数进行选留或淘汰。必须严格按指数值进行个体选择,同时也要参考同胞的成绩。

  (三)6月龄选种后与头胎母猪的选择 这时种猪已经过了两次选择, 对其祖先、生长发育和外形等方面己有了较全面的评定。所以,该时期的主要依据是个体本身的繁殖性能。对下列情况的母猪可考虑淘汰:①至7月龄后毫无发情征兆者; ②在一个发情期内连续配种3~4次未受胎者;③断奶后2~3月无发情征兆者;④母性大差者;⑤产仔数过少者。

  需要指出的是,选择头胎母猪的要求不宜太严格。因为头胎产仔数不是评估种猪繁殖性能的可靠依据。产仔数遗传力低、重复率低,根据头胎产仔数来预测以后胎次的产仔数并不可靠。另外,此时淘汰经济损失也较大。

  (四)二胎以上母猪的选择 由于已经有了2胎以上的繁殖成绩, 特别是有的种猪已有用作肥育或种用的后裔。这时的选择依据主要是根据本身和后裔的成绩。此时期也是决定被选个体能否进入核心群的时间。

  以上四个阶段的选种都可采用指数选择法,只是各阶段选择的重点指标不完全相同,但总的要求是,种猪不仅生产性能高,并且能将其优良的遗传特性稳定地传递给后代。

如您养猪遇到问题,点击给我们留言!

下页更精彩....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本站转载的内容禁止转载或者设计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情况后进行删除!
投稿】【收藏】 【关闭】 【返回顶部
图片新闻
猪保健品在线购买
文章排行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养猪资料下载
养猪视频
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