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保健养猪网 您可以 登录 本站浏览更多内容
绿叶公司规模猪场VIP活动专区 135高效保健养猪技术

外资投行养猪背后的产业转型 一体化孕育资本机会

2008-09-11 09:43:39来源:中国网综合作者:浏览:次 分享:

2007年12月,龙大集团投资2550万元,依据“自然养猪法”建立了这个新式养猪场。走进猪圈竟然闻不到一点臊味,捏起一把猪儿奔跑、打滚甚至吃喝拉撒所在的垫料,竟然没有一点异味,因为它们全被垫料中的微生物分解。更令人惊讶的是,这样的条件和环境,养1000头猪,只需要一个饲养员!劳动效率和回报率之高堪比互联网公司

猪的摩尔定律

有位芯片业内人士曾不无幽默地自嘲:上世纪80年代,作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不甘心养一辈子猪,努力奋斗到了美国念了电子工程博士,新世纪回国创办芯片公司,没成想,这几年芯片没赚到什么钱,养猪倒成了暴利行业。如果上世纪80年代做芯片,21世纪养猪,可就发财了!恐怕很多经历了去年猪肉涨价的人都深有同感。

的确,2007年入手的猪仔,在2008年4月毛猪收购价最高的时期出手,毛利可以达到100%。事实上,涨价的背后不仅仅是低买高卖的赚钱效应,整个产业的上游养殖环节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快速的产品升级周期。

就像刚刚突破亩产900公斤的袁隆平超级杂交稻一样,农产品产业的繁荣完全有赖于生物育种和转基因等基础技术,这些新技术实际上也已经在生猪养殖业发挥着底层变革的作用。数据显示,从1974到2004年的30年间,美国生猪平均出肉率仅从52.6%提高到58%。但是核查了当前国内的统计数字后,发现现在一头引自英国PIC公司的祖代猪繁殖的后代商品猪,出肉率已经达到78%~80%,提高率是过去30年的3倍还多。养殖农户中普及较早的“杜长大”品种也仅低几个百分点,完全是高科技企业的升级速度。

不仅如此,母猪每窝产猪仔的数量也有惊人的提高。从1978年到2004年间,母猪平均每窝繁殖数量从7.04头提高到8.94头。但龙大养殖基地的工作人员介绍,现在普遍的情况是每头母猪一窝能产18~20头猪仔,存活达到10~13头,短短三四年的提高量几乎是此前20年的总和。

正如1980年的芯片业和1990年的个人电脑和软件行业一样,几项新兴的基础技术在短短几年间迅速普及并改变整个产业。杂交育种、转基因、人工受精、生物系统模拟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应用,让水稻、生猪等重要农产品以摩尔定律的增长速度逼近它们生物学上的极限。

这中间当然不缺乏商业机会,势必会产生许多巨人型的企业,比如在大部分发达国家,优秀品种的猪大都来自几个专业公司,比如PIC、Topigs(cvz)、Seghers、Dalland、JSR等,它们持续为全球提供改良的祖代和父母代种畜,致力于将最新的基因特征传递到商品代猪。

如果说新一代生物研发企业的地位就像当年英特尔公司置于各大PC厂商的地位,那么,在中上游也将会出现像惠普、IBM一样的巨型一体化企业,而目前的中国生猪养殖产业,正处于散养到规模化养殖的转型阶段,技术结合资本的运作可能会成就一批快速崛起的企业,它们会成为贯穿从养殖到销售整条产业链的一体化巨头。

上游圈地运动

绿色、安全、健康,终端消费者对于猪肉市场的升级标准要求,成为新型养殖场诞生的推动力,而涨价等因素也给下游的猪肉加工企业向上游养殖源头的整合提供了利润驱动力。一时间,猪肉养殖环节成为产业焦点。

过去用起来成本高的技术和养殖方法,比如让猪在圈中自由活动、下铺发酵垫料保证迅速分解猪的排泄物的“自然养殖法”,成本较高,但肉价大幅上涨后,规模成本算下来,这种养殖法反而降低了成本,养出的猪更符合绿色健康的标准。

为了规避活猪市场的价格波动,寻找一个长期稳定的活猪供应源,猪肉加工企业纷纷开始向产业链上游的养殖基地扩张。双汇集团与韩国九鑫集团、日本火腿株式会社等合资,投资2.5亿元建立了四个生猪养殖基地,并计划用5~10年的时间,在全国建立10个年出栏50万头的养殖基地。雨润集团也在安徽阜阳和重庆等地建设大规模的生猪养殖基地。去年年底,山东龙大食品集团也和河南省最大的生猪养殖基地、河南内乡县牧原养殖公司共同投资2.6亿元,建立年屠宰生猪100万头,加工各类肉制品10万吨的养殖加工基地,产品主要供应国内外高端市场,年销售收入20亿元。另外,山东龙大还与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合作,建立了40万头存栏量的备案养殖基地。

也有少部分实力雄厚的饲料企业进入养殖业。虽然饲料会对养殖成本有较大影响,但饲料并不是猪肉产业链中的核心资源,因为粮食的获得门槛较低,饲料企业还不足以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主角。饲料企业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有可能通过饲料优势建立专门从事养殖业务的企业,扮演一体化厂商合资、参股对象的角色,从股权交易中获益。

加工企业之所以在一体化整合过程中多采取合资参股的方式,龙大食品集团张德润副总经理解释说,因为加工厂商整合上游是为了规避活猪市场的价格波动,寻找一个长期稳定的活猪供应源,完全自建上游养殖基地供应本企业的下游加工、销售,在市场需求下降时不利于及时调节,可能加大成本;而一次性的股本投入既满足了稳定价格的需要,又不会影响最终制成品猪肉的成本。而实际上,正是一体化厂商的这种考虑给专门做养殖的厂商提供了溢价的空间,也为之后金融资本的介入埋下伏笔。

投行为何养猪

“肉价现在回落了,豆粕(猪饲料的主要配料之一)涨上去了。”在正在建设的新养殖场门口,监督养殖场建设的工作人员面带忧虑地说。看着眼前就要建好的养殖场,不由让人担心,肉价的回落是否会意味着存栏量会迎来一个高峰,饲料涨价历来是生猪存栏数量增加的风向标,因为要吃饲料的猪多了,饲料自然就紧缺。

大豆期货市场也预示5月以后豆粕会涨价,不过期货市场里有国际炒家在操作,他们不仅控制大豆的原产地而且参股中国的粮油企业,他们控制了国际粮食交易量的80%,垄断了中国80%的进口大豆货源。饲料涨价也很可能和炒家们预期生猪存栏量提高,加速了大豆的涨价效应有关。国际投行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饲料涨价很可能早在他们预料之中。

7月份开始,有消息称高盛斥资2亿~3亿美元,在中国生猪养殖的重点地区湖南、福建一带一口气全资收购了十余家专业养猪厂。很明显,这个时间进入养猪行业,是想抢一个养殖企业估价回落的机会。今年5月以来,去年补栏的母猪的后代商品猪开始出栏进入市场,猪肉价格在4月份创出新高后终于在5月份迎来拐点,去年炙手可热,谁都抢着参股的养殖企业稍稍转冷,也需要资金,这时候可能是投行入手的好时机。

从长期来看,中国的生猪养殖行业要想达到欧美70%~80%的集中化大规模养殖,一体化厂商还需要一个长期的整合过程,而专门做养殖的企业由于技术和管理门槛都很高,土地、人才等资源稀缺导致其一旦建成规模就难以复制,其对一体化厂商的价值也就越发重要,养殖企业在投行眼里自然成为一个长期看涨的资产。

而随着上游圈地运动的升温和纵向一体化整合的加速,中下游的加工、批发零售的利润会逐渐趋于稳定,变成实实在在传统行业,在投行眼里就是价格稳定的保值品,投资潜力不大。而上游的养殖环节,由于加入了更多更频繁的技术升级,会在一段较长时期内保持新兴产业的高增长率和高利润率,尤其在中国这个刚刚开始整合的大市场中。所以中下游会越来越工厂化,上游会越来越高科技化和资本化。

拥有双汇集团控股权的高盛,不会担心手中的养殖业资产卖不出去,只是在等产业资本整合产业链的下一波高峰出手即可,毕竟买卖双方的资源都握在自己手中是完全可以放心的。真正值得关注的应该是还有哪些大宗商品对奥运后的国内消费升级具有重要价值,并且一旦介入便有不可复制的优势,而且从政策层面,又像养猪业一样,不会有什么限制?具备这些特质的资源势必会引发价值重估,成为金融资本追逐的下一个目标。

如您养猪遇到问题,点击给我们留言!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本站转载的内容禁止转载或者设计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情况后进行删除!
投稿】【收藏】 【关闭】 【返回顶部
图片新闻
猪保健品在线购买
文章排行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养猪资料下载
养猪视频
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