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深入人心后,“IT是创新的代名词、创富的捷径”成为中关村乃至全中国的一种信仰时,IT创富的两个标杆人物,却开始倒腾起也许连他们的父母都不愿意干的买卖来。这似乎说明了如下一些观点:
一、在有钱人看来,只要是钱,不管掏的是小孩子的钱(网络游戏)还是卖猪肉摊主的钱(养猪),都是钱,不分高低。
二、每个人都应该有娱乐的精神与权利。老百姓的娱乐就是看看电视玩玩麻将,有钱人的娱乐就是花点钱搞个足部按摩馆或者养猪场啥的,尽管娱乐的方式不同,但追求身心放松是共同的。
三、庸俗者与高人的区别是,前者明知“可为”而为之,高人属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所以,跟风做事的人,不管其是否活的滋润,总让人耻笑;而聪明人,不管其做法感觉何其出格,都觉得有大将风度。听到丁磊来养猪,真不知道该笑的是哪类人?但我们似乎都觉得他比那些养猪户更有把握,也许还能创造出什么“丁氏养猪法”来呢。
标新立异,是IT人的符号性特征,也符合丁磊这样土鳖型IT新贵的玩法。只是个人在想,为什么一直在玩看不见不摸着的网络虚拟世界并因此发了绝对大财的年轻IT富豪,却偏偏相中了养猪呢(年轻一点的江南春看上了足底按摩),用属猪就喜欢养猪这似乎说不通,唯一一个非逻辑推理就是,也许38岁的丁磊与36岁的江南春,都遇到了原本应该是40不惑的困惑之岁月。
对于老一代企业家像联想柳传志来说,他本来40多岁才有机会创业,所以一辈子什么都不用想了,把联想一直做到比自己生命更长就圆满了。所以联想出现危机了,老柳当仁不让要重回江湖。对丁磊这样的少壮企业家来说却似乎有些不同。首先创业初期在30岁以下,到35岁就跟50多岁的老柳拥有一样的光环了。但这些年轻成功者的问题是,在他们还没到联想这样规模的时候,企业却遇到了联想现在面临的发展瓶颈,这个时候最大的困惑是,有精力却没有更大的智慧。
这个时候,人的合理选择有两种,一种是急流勇退。很多几年前我们还耳熟能详的成功人士,基本都转型成了VC,也就是当企业家的幕后导演去了;还有一种方式,就是丁磊现在的模式,主业做着,再开个小灶,不管是否能玩大,总是一种精神寄托,冠冕一点说是多元化或者企业CSR,我想更贴切的标签似乎是,“奔四男人的心理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