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保健养猪网 您可以 登录 本站浏览更多内容
绿叶公司规模猪场VIP活动专区 135高效保健养猪技术

宿州市生猪产业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2009-04-07 08:39:53来源:农民日报作者:浏览:次 分享:

  为摸清全市养猪产业发展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理清未来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制订可行的发展规划,促进养猪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宿州市生猪产业发展调研课题组对全市生猪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宿州市养猪业发展的现状

  宿州市位于安徽最北部,黄淮平原的南部。境内地势坦阔,总面积9787平方公里。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4.3℃,无霜期约210天,年平均降雨量约900毫米。辖墉桥区、砀山县、萧县、灵璧县、泗县,总人口620万。

  生猪产业是宿州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在畜牧业生产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7年,随着有关扶持政策的落实,生猪生产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全市生猪存栏达222.53万头,占全省14.1%;其中能繁母猪存栏27.28万头(墉桥区存栏8.1万头,砀山县3.8万头,萧县5.3万头,灵璧县5.8万头,泗县4.28万头),出栏318.6万头,占全省的12.4%;猪肉产量30.47万吨,占全市肉类产量的62.7%,占全省13.0%,居全省第三位。全市养猪业实现产值51.82亿元,占牧业产值的58%,占农业总产值的21.4%。墉桥区和灵璧县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省仅9个)。

  全市生猪生产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养殖方式正在由分散饲养为主向标准化、规模化、健康养殖转变。2007年,全市存栏生猪50头以上场(户)有6544个,共存栏生猪127万头,规模养殖比重达57%。二是养猪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高。全市拥有省、市级养猪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生猪屠宰加工龙头企业1家,占全市省、市级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的52%。三是生猪生产品种优,科技含量较高。目前,我市饲养的生猪主要品种有杜洛克、大约克、长白等,三元杂交猪普及率达90%以上。全市拥有全省优良种猪A级企业6家,AA级2家。

  从发展方式分析,我市生猪生产已进入产业转型的重要时期,主要体现在“三个转变”:一是由分散饲养为主向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转变。随着农民收入的多元化、就业方式的多样化、生活环境的整洁化,特别是大量农民进城务工,部分农民不再把养猪当成零存整取的副业,养猪生产出现结构性的变化。加上养猪业的疫病风险、市场风险,部分散养户退出了养猪业。而一部分养猪大户看到生猪养殖的广阔前景,特别是国务院、省政府一系列扶持政策的激励,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加快了规模养殖的发展。二是由量的扩张为主向量和质并举转变。质量安全是稳定生猪生产的基本要求,“瘦肉精”等质量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保证生猪质量安全已经成为畜牧部门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畜牧部门和广大生猪养殖者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品种改良力度,推行标准化健康养殖,提高生猪内在品质。另一方面,生猪质量监管部门不断完善检验检测设施,加大监管力度,实行饲料、兽药、猪肉质量市场准入制度,从整体上提升生猪产品质量。三是由销售活大猪为主向集中屠宰销售加工产品为主转变。现代生猪产业发展,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纯生猪饲养,而是饲料、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肉食消费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广大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者越来越偏好超市猪肉、冷鲜肉。

  二、宿州市生猪产业发展的优势、有利条件、潜力和面临的困境。

  1、生猪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有利条件

  1.1养殖基础好

  近年来,宿州市生猪生产正在加速推进产业转型,由分散饲养为主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转变,由单纯的总量扩张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目前,全市有养猪户10万户,其中母猪繁育户8.5万户,存栏能繁母猪30万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猪生产,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生猪产业,市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我市生猪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提升总量、提升规模、提升加工的发展目标,到2010年年出栏商品猪400万头以上。

  1.2饲草饲料资源丰富

  全市实有耕地940万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甘薯、棉花、花生、水果、瓜菜等,正常年景粮食产量300余万吨,可为生猪生产提供充足的饲料资源。全市拥有饲料生产企业12家,年加工饲料15万吨以上。

  1.3服务体系健全

  市、县(区)、乡镇都有比较完善的畜牧兽医服务机构。全市有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500多人,村级动物防疫员1306名,对生猪生产危害严重的重大动物疫病实施免费防疫。

  1.4区位条件优越

  宿州市地近沿海,北倚中原,是沿海经济向内陆辐射的过渡带,处于黄淮经济区的腹地,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可为生猪生产提供充足的土地资源,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有利条件。铁路、公路、水运等交通十分发达。京沪和陇海两大铁路干线纵横贯穿全境。公路通车里程达14000公里,有2条高速公路、4条国道、11条省道穿境而过,通车里程、公路密度均居全国前列。

  2、生猪产业发展的潜力

  我市生猪生产已有较好的基础,数量、质量、规模、效益都有显著提高,但通过分析对比可以发现,我市生猪生产的开发潜力仍然很大,主要包括以提高现有生猪生产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内涵式开发潜力和以开发饲草饲料资源、扩大现有生猪生产规模为重点的外延式开发潜力。

  2.1内涵式开发潜力

  在稳定生猪存栏的前提下,提高猪肉产量主要依靠提高出栏率。2007年我市生猪出栏率为150%,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国内先进地区为170%左右,国外领先水平在185%左右。如以目前国内领先水平170%作为目标,我市可在养猪头数(存栏)不变的情况下,可较2007年净增猪肉产量5.4万吨。

  最近几年,我市猪病时有发生,使全市猪的发病死亡率达8%左右。如加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力度,把猪的发病死亡率降低2个百分点计算,可增加猪饲养量10.8万头,挽回经济损失2500万元,每年净增肉产量9.5万吨。

  2.2外延式开发潜力

  充分利用饲料资源是我市生猪生产外延式开发的基础,饲料供给水平和其开发程度决定了养猪业生产的规模。蛋白质饲料与能量饲料配比失衡,是影响精饲料利用率的重要保障因素。据测算,当前因缺乏蛋白质饲料造成饲料营养不平衡,每年浪费的饲料原粮约占总饲料的1/4。我市饼粕资源十分丰富,但利用率低,尤其是棉籽粕、菜籽饼的利用问题尤其突出,如若解决好其脱毒技术的应用推广,将对增加我市有效蛋白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饲料转化率起到重要作用。

  发展饲料工业,提高粮食转化率。精饲料的推广应用主要是由饲料厂生产全价配合饲料,重点供应规模饲养场和饲养大户,以提高饲料的转化效果。2007年,我市配(混)合饲料产量仅为15万吨,如能将产量提高到50万吨,按配合饲料比单一原粮至少可节约饲料25%计算,每年相当于增加精饲料供给8万吨以上。

  3、生猪产业面临的困境

  3.1疫病与市场风险问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任务依然艰巨,农民对疫情风险的担心仍未消除。动物疫病种类不断增加,发病机理日趋复杂,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对养殖场户的信心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市场风险方面,生猪生产从仔猪生产到猪肉消费有十多个环节,风险几乎全部压在养殖环节上。

  3.2劳动力问题。一方面,劳动力价格上涨。农村劳动力的外出量逐年增加,据市劳动部门统计,我市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超过120万人,在农村进行生猪饲养的散户相应减少。另一方面,生猪饲养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农村传统养殖户由于养殖知识的局限,相当一部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养殖发展的要求,难以扩大养殖规模,难以提高养殖技术。

  3.3发展规模养殖的制约问题。用地难、贷款难、污染治理难等实际困难,仍然制约着规模养殖的发展。

  三、宿州市养猪业面临的发展新机遇

[FS:PAGE]

  1、国内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猪肉是我国城乡居民最重要的肉食品来源,占我国肉类总消费量的62.5%,在饮食结构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猪肉需求成刚性增长。特别是在农村,农民收入增长较快,猪肉消费增长的潜力很大。2007年,我国猪肉产量5197万吨,人均占有量33.2千克;而我市猪肉产量30.47万吨,人均占有量49.37千克,虽然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我市生猪以外销为主,本地消费量较小。据农村住户调查统计,我市农村人均猪肉消费量仅为3.3千克,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猪肉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沪宁杭等沿海发达地区原先划定的一些适度饲养区逐渐变成禁养区,市郊畜禽养殖场由于污染较严重,关转步伐加快,生猪产品自身供给能力远远不足,仅上海市每年需外调生猪1000万头左右。我市生猪出栏量大、品质优,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只要努力争取,必将在沪宁杭等市场占得一席之地。

  2、国家扶持政策逐渐向养猪业倾斜,投入逐年加大。

  2007年4月份以来,全国范围内的生猪及猪肉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国务院先后下发了《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给的意见》,颁布了扶持生猪生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2007、2008两年,我市共获得国家扶持生猪发展资金13770万元,其中能繁母猪补贴3590万元、能繁母猪保险2400万元、规模养猪场(小区)建设2320万元,生猪良种补贴160万元,生猪调出大县奖励2300万元,生猪疫病防控3000万元。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畜牧业,支持规模化饲养,加强品种改良和疫病防控。

  3、农民的积极性为养猪业发展提供持续的内在动力。

  随着养猪比较效益的提高,大批农民工返乡创业以及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对发展养猪业始终保持很高的积极性。全市规模养猪比例逐渐提高。传统农户散养也开始接受不同程度的现代化改造,养殖小区作为整合散养户进入规模化饲养的新模式,发展较为迅速。据调研统计,全市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场757家,其中?桥区207家,砀山县113家,萧县132家,灵璧县253家,泗县52家;规模养猪小区25个,龙头企业共带动农户5万户。

  四、宿州市未来养猪业发展的总体设想

  1、发展养猪业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提高生猪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水平为主攻方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供种能力,强化动物疫病防控,推行健康生态养殖,优化布局,壮大龙头,培育品牌,确保质量安全,全力提升优质商品瘦肉猪供应能力,满足猪肉消费需求,促进农民增收。

  2、养猪业发展的战略目标

  2012年主要生产指标预期目标:提升总量,到2012年,年出栏商品猪500万头,年均递增10.76%;提升规模,2012年全市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65%以上,净增8个百分点;省市级龙头企业50个,其中超亿元的企业10个;发展养猪经济合作组织100个;规模养猪小区100个;提升加工,2012年规模化加工能力达到300万头,净增200万头以上。全市创名优品牌4个,出口创汇150万美元以上。

  2020年主要生产指标预期目标:提升总量,到2020年,年出栏商品猪800万头,年均递增6.05%;提升规模,2020年全市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75%以上,净增10个百分点;省市级龙头企业80个,其中超亿元的企业25个;发展养猪经济合作组织150个;规模养猪小区200个;提升加工,2020年规模化加工能力达到500万头,净增200万头以上。全市创名优品牌5个,出口创汇300万美元以上。

  3、发展养猪业的重大项目

  3.1宿州雨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扩建项目。投资5亿元,在宿州市经济开发区扩建年屠宰加工生猪300万头的产业化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30亿元,实现利税近亿元。

  3.2泗县龙牧猪业集团扩建项目。投资0.5亿元,将龙牧猪业集团打造成为国家级龙头企业,年出栏优质商品猪20万头,拥有6个万头良种猪厂,规模养殖示范小区19个,年屠宰100万头生猪及生产冷鲜肉8万吨,各种腌腊肉类食品2万吨,实现年产值10亿元。

  3.3墉桥区龙翔种猪场扩建项目。投资0.3亿元,重点建设优良种猪繁育基地,形成年提供3万头优良种猪的养殖能力。

  3.4安徽灵璧宝迪种猪科技有限公司新建项目。该公司是天津宝迪农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坐落在灵璧县韦集镇,公司占地530亩,注册资金1000万元,总投资2.1亿元,计划建设年产10万吨饲料厂1座和年出栏5万头种猪的祖代猪场1个。

  3.5江西正邦集团投资建设生猪生产基地项目。投资2.6亿元,重点建设优良种猪繁育基地,形成年提供5万头优良种猪和50万头商品猪生产能力。

  3.6砀山县茂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扩建项目。该公司引进江苏省宿迁市姝宁种猪场投资5000万元,在砀山县文庄果科所建设存栏能繁母猪2000头的规模养猪场项目已经签约并开始建场。

  3.7雨润集团种猪养殖项目。投资2亿元在萧县建设存栏1000头规模的曾祖代种猪场;投资1亿元在泗县建设存栏5万头种猪场项目。

  4、养猪业发展区域布局

  依据我市生猪产业发展现状,立足资源禀赋,进一步推进产业集聚和提升,充分发挥好区域比较优势。未来我市生猪产业发展区域布局应以“树型产业带”为主攻方向,即沿境内国省道沿线大型养猪企业为龙头,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养猪产业,建设成为一定区域范围内的集中连片的生猪生产基地,生产基地通过国省道的连接,形成“树型产业带”。

  砀山县:以310国道和101省道沿线的茂达农业有限发展有限公司、兴达良种猪场、金泰良种猪场和东昌牧业公司等为龙头,重点带动程庄镇、朱楼镇、周寨镇、砀城镇、唐寨镇、李庄镇等乡镇发展生猪产业。

  萧县:以310和311国道沿线的正丰牧业、天蓬良种猪场、亿福禄养殖有限公司等为龙头,重点带动黄口镇、杨楼镇、马井镇、圣泉乡等乡镇发展生猪产业。

  墉桥区:以206国道和303省道沿线的龙翔种猪场、辉煌良种猪场、信达良种猪场、金地养殖场等为龙头,带动朱仙庄镇、大店镇、灰古镇、支河乡、栏杆镇、夹沟镇等乡镇发展生猪产业。

  灵璧县:以303和201省道沿线的安徽灵璧宝迪种猪科技有限公司、虞姬养猪场等为龙头,带动韦集镇、黄湾镇、向阳乡、虞姬乡、灵城镇等乡镇发展生猪产业。

  泗县:以104国道和329省道沿线龙牧猪业集团、泗州种猪场、鸿盛养猪场等为龙头,带动屏山镇、草沟镇、长沟镇、黄圩镇等乡镇发展生猪生产。

  五、实现养猪产业发展战略目标的措施

  1、抓品种改良,提高种猪保障能力。

  实施生猪良种工程,加大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采取财政扶持、社会参与的方式,鼓励社会民间资本参与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升质量,健全良繁供种网络,增强自我供给能力,以重大项目为依托,大力兴建和完善祖代、父母代种猪场。加大监管力度,完善引种、把关、溯源、设限和监控体系,严把引进种猪质量关。

  大力推广猪人工授精技术,加快推广品质好、抗病抗逆性强、生产性能高的优良品种,提高生猪良种化水平和生产水平。

  2、抓规模养殖,加快生产方式转变。

  规模养殖是保障商品猪批量供给的有效举措,是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基本要求。把推进生猪生产养殖方式转变,发展规模化养殖作为加快生猪生产发展的主攻方向,以生猪为主实施畜牧业“百区千场规模化推进工程”,到2012年,全市建成100个高标准生猪养殖小区、500个规模养猪场。通过示范、引导,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大幅度提高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和标准化生产水平。[FS:PAGE]

  3、抓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养猪业组织化程度。

  根据市场竞争的需要和专业合作组织的成熟程度,及时引导合作组织兴办养猪合作社,不断增强实力,更好地为成员提供优质服务。对新成立的养猪合作社要给予及时指导,并适当给予经费补助。力争到2012年,全市成立养猪农村专业合作组织100个,不断提高养猪的组织化程度和规模化生产水平。

  4、抓疫病防控,保障养猪业健康发展

  全市农牧部门要按照“市指导、县负责、乡为主、村落实、户联防”的工作机制,加大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猪病防控工作力度,建立防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增强猪病预测预警能力,提高猪病防控技术水平,努力降低发生疫病的风险。对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口蹄疫实行强制免疫,疫苗和注射等防疫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按省要求及时足额到位。突出抓好乡镇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稳定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队伍,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

  5、抓饲料生产,降低养殖成本。

  大力发展饲料工业,重点扶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大型饲料企业,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饲料加工龙头企业发展规模养殖,形成产业集团。大力开发饲料新品种,积极发展绿色饲料,生产无污染、无残留的安全优质饲料产品,优化饲料生产结构,提高饲料工业技术水平,确保生猪生产饲料供应。加大棉菜籽饼等非粮食饲料开发力度,支持蛋白质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研发生产,控制饲料价格上涨,降低生猪生产成本。

  6、抓屠宰加工,做大做强生猪加工龙头企业。

  立足现有基础,搞好现有龙头企业,把小的做大、大的做强、强的做优。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和培育“大高外、名优强”的猪肉加工龙头,择优扶强发展壮大生猪屠宰加工龙头企业。对龙头企业参与生猪规模养殖或与饲养者实行定单生产开展精深加工的,优先安排贷款贴息资金。对通过猪肉产品相关质量认证的企业,市县财政给予申请费用补贴。

  7、抓流通,促进农民增收。

  市及各县区都要加强生猪流通体系建设,营造环境,鼓励各种性质的经济组织参与生猪及其产品的流通;培育市场主体,大力发展生猪流通中介组织及行业协会,使之成为连接生猪养殖基地农户和市场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促进生猪“养殖、供应、销售”一条龙体系的形式,增强农户在发展生猪生产过程中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农民增收。

  在完善流通体系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做好统计监测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做好“数据统计、定点监测、调查研究”三个方面工作,及时、准确掌握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生猪生产变化情况,强化产销信息分析,增强信息发布的权威性,生产销售的预见性、宏观决策的科学性。依靠网络逐步建立生猪产品信息收集、分析和发布制度,指导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促进生产产品均衡上市,防止生猪产品价格大起大落。

  8、抓全程监管,保障猪肉质量安全。

  全市各级农牧部门要加快动物标识及可追溯体系建设,落实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畜产品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饲料、兽药、养殖、屠宰加工和销售等猪肉生产销售环节检验检疫监管,严肃查处生产加工销售病死猪肉、注水猪肉以及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严格执行病死猪“四不准一处理”规定,坚决做到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确保上市猪肉卫生安全。

  9、抓资金投入,推进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

  坚持引导与激励相结合的原则,着力解决制约生猪发展投入不足的问题。全面落实促进生猪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养殖户的扶持力度,着力构建推动猪业经济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保障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严格执行国家出台的有关促进生猪生产的各项扶持政策。主要有:能繁母猪保险与补贴制度、规模养猪场(小区)生产和管理设施、附属建筑物,视为农业用地,并纳入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先安排。规模养猪场(小区)用水免收地下水资源费,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电价。清理整顿涉及生猪饲养、屠宰、销售环节收费,减轻养猪户、生猪经营者负担。切实落实好中央财政对生猪调出大县的奖励、母猪保险、能繁母猪补贴政策,补贴资金通过财政补贴农民“一卡通”直接发放给饲养户。

  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全市各金融机构要加强和改进对发展生猪生产的金融服务,不断创新抵押担保方式,加大生猪产业链各环节信贷资金的投放力度,特别是对承担中央和省级生猪储备任务的规模化养殖企业,要落实相关信贷扶持政策,根据其承担的储备任务量,优先安排贷款,切实解决生猪生产贷款难的问题。财政部门要支持担保机构开展生猪贷款风险担保,对担保机构因生猪贷款担保产生的风险,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托项目搞建设、兴产业、促发展。市及各县区农牧部门、发改委要根据我市资源条件和养猪基础情况,组织人员编写一批养猪产业发展项目,积极招商引资,最大限度的发挥项目的带动效应。

  抢抓机遇,争取更多的国家扶持支持。当前,要抢抓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机遇,按照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要求,紧抓项目争取、项目实施、项目谋划各项工作,进一步提高项目工作水平,力争在生猪基地建设、防疫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争取国家更多的支持。

  10、抓落实,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生猪产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加强对生猪生产供应工作的领导,落实以生猪为重点的“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实施生猪产业提升行动,大力推进生猪产业发展。市财政、物价、商务、工商、农发行、保险、交通、电力等各涉农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努力做好生猪生产的指导、管理和服务工作,落实政策,积极配合,合力提升我市生猪产业发展水平。

如您养猪遇到问题,点击给我们留言!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本站转载的内容禁止转载或者设计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情况后进行删除!
投稿】【收藏】 【关闭】 【返回顶部
图片新闻
猪保健品在线购买
文章排行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养猪资料下载
养猪视频
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