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请问教授母猪二胎综合症的成因?
(农大药业技术服务团队回答):初产母猪胎儿过大(1.8-2.2kg)与初产母猪产道狭窄、骨盆狭窄(初配体重过低如105kg及处于发育阶段)之间的矛盾形成。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后备母猪饲养管理制度有待调整,采取传统饲养管理模式“妊娠初期减料-妊娠中期控料-妊娠后期加料”的饲养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初配体重及膘情,初情期、性成熟及初配日龄,后备母猪本身的发育与胎儿的生长发育之间的平衡没有把握好,极易出现窝产仔数比较低、初生重大的问题,我们调研发现第一胎母猪在产前使用哺乳母猪攻胎时的饲喂料达2.5kg/d,按照这种攻胎模式饲喂后可出现严重的胎儿过大的问题,如果初生胎儿低于8头以下,其初生重可达1.8-2.2kg,初生胎儿低于5头以下的部分胎儿初生重可达3.3kg。这种矛盾会产出恶劣的后果,如初生胎儿无法正常分娩产出,必须借助激素辅助分娩(如催产素)或用手把仔猪从产道内掏出来的情况。由于初胎母猪的产道从来没有被挤压过,正常大小胎儿(1.5kg左右)无法顺利通过,需要借助外力辅助分娩。更何况初生体重超过1.8kg以上的胎儿根本无法通过自然分娩,必须使用缩宫素增加子宫收缩力和用手掏猪,初生体重超过1.8kg的仔猪掏猪率从60-100%不等,这样会引起初胎母猪产道的严重损伤、恶性水肿和产后严重感染。
初产母猪的掉膘比经产母猪还要严重。主要原因是由于初生胎儿过大其吃奶的能力特别强,也就是我们说的“初生重一两,断奶重一斤”造成。如一个初生体重2kg的胎儿相对其正常胎儿(1.2kg)要重800g,断奶的时候要重8kg,那么这8kg的体重是靠猪妈妈的奶水来长体重的,所以就形成这些特别大的胎儿其食欲特别旺盛,形成了与初胎母猪哺乳期采食量低,胎儿吸奶能力特别强之间的巨大“剪刀差”,所以由于初胎母猪妊娠后期饲喂量大(2.5kg)其初生胎儿体重过大,有相当一部分胎儿会超过1.6kg以上。由于后备母猪身体处于发育阶段,表现骨盆狭窄、产道从来没有被挤压过而狭窄,与过大胎儿之间形成显著矛盾。造成初胎母猪子宫和产道消肿和感染严重,造成母猪配种难的局部。另外由于初胎母猪掉膘比经产母猪还要严重,体重损失过大而表现发情难。
二胎综合征就是初胎母猪“发情难、配种难”,是这样形成的。
2、 为什么母猪老是推后分娩?
(农大药业技术服务团队回答):推后分娩又称为过期妊娠,在当前猪场普遍采用定期在饲料中添加抗菌素、产前产后使用抗菌素控制产后感染、长期使用脱霉剂等严重干扰母猪健康、影响胎儿发育,导致母猪胎盘功能低下,表现胎盘供血不足、胎衣变薄、胚胎受损等,导致胎儿生长发育的营养不足、胎儿发育不良、胎儿损伤,结果胎衣分泌的液体不足、胎儿的尿液产生减少,羊水不足。
推后分娩即是胎儿发育不良、胎衣变薄和羊水减少的结果。猪场存在退后分娩现象的话,意味着蕴藏着一个巨大的危机。猪场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尽量争取使用抗病营养如“母猪三宝”替代抗菌素和脱霉剂做真正意义上的保健,促进胎儿的发育、提高母体健康、避免推后分娩的发生。
3、 母猪肢体病(肢蹄病)怎么样预防和治疗?
(农大药业技术服务团队回答):
管理损伤 | 选蹄不当—脚趾不均匀,前后肢着地角度太直 |
地面粗糙—光滑、粗糙、阴暗、潮湿伤蹄 | |
运动光照—光照和运动不足导致骨质疏松 | |
营养损伤 | 长期脱毒—滥用脱霉剂,生物素、叶酸和VD |
钙磷比例—饲料中钙磷比例不当骨质强度降低 | |
丢失过多—妊娠后期、哺乳期生殖营养不足 | |
疾病损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