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某个企业能在中国的生猪市场拥有话语权、或者能够左右这个市场,那又会对未来的“生猪期货”带来多大的影响?又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去左右生猪的期货价格?
谋定而后动。投资养猪业,高盛是谋定而先动了。其在一个绝好的时机,谋到了一个绝好的机会。有一笔大收购估计大家都不会忘记,高盛曾以超过20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国内最大的肉食加工企业双汇,并且同样拥有国内另一家肉食加工企业雨润的相当股权。养猪,为肉食加工提供了一个前台;肉食加工,为养猪提供了一个后台;自曝光出高盛养猪一事后,外界猜测颇多的一点就是高盛是不是试图去控制这个产业链。可以想见,高盛在有了双汇和雨润的肉类加工企业以及成熟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后,向上游收购养殖厂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而且,再加上对原材料期货市场一定的把控力度,这似乎是个完美的产业链。而且,这两年全球粮价飞涨,大豆、玉米、豆粕等是农业饲料的主要来源,其价格直接决定着生猪养殖的成本及猪肉的价格。在养猪的原材料上面,有观点认为那些国际资本可以一手控制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大豆、玉米及豆粕的价格,又以一手控制中国的生猪养殖企业,并且从中直接获取利润。这个产业链的吸引力不言而喻,不管国际大投行试图在这个产业链中控制什么,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一切都是在秘密中进行的。
秘密养猪,当然是不想惹来更多的麻烦。如果大家都知道了大投行要大举养猪,其收购价格还会低得了?中国民间的那么多资金还不会疯狂涌入养猪业?如果国家层面意识到了这一点,必然会有政策出台,那这些投行想从养猪中实现某种利益的想法岂不是很容易实现?从这些层面来讲,我们不难理解国际大投行为什么要秘密养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