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以备将来向外省扩张。
各路资本进军养猪业,但是进来的人能否好好地活下去?就看各人造化了。武钢有钱,若他今年投资建万头猪养殖场,估计投资额在1500万元。武钢进军养猪业前景如何,我不做评价,这要看它的战略,是收购其它养猪企业呢,还是自建?还有待市场检验。
不过,跨行业资本进入养猪业存在一定风险,养猪业看似门槛不高,但做起来是有高门槛的,它不像钢铁业,这个行业的生产、管理更多是按科学的流程按部就班,但养猪是与生命打交道,每时每刻都会有变化,比如气候变化、市场波动、消费变化等对产业影响很大,变数很大,不能具体规范,而需要更灵活的管理。
刘永好:资本进入加速农业现代化
十年前,我就呼吁形成各种社会资本广泛进入农业的格局。今天终于看到这个局面了,包括互联网、钢铁、国外基金在内的多种类型资本都愿意投资农业。“千军万马”投资农业,说明农业快速发展的时机到了,农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面临的资金紧缺问题将逐步通过社会资本来补充。
当前各路资本开始跃跃欲试进入农业,主要有四个因素:第一,农业转型到了一个关键点,从小规模逐步向规模化转型;第二,在这个转型过程中,做得好的农业企业会有利润;第三,13亿人的食品消费市场巨大,农业“天花板”很高;第四,农业资金不足,给资金富集的企业提供了出路。
我对于武钢养猪的目的和具体计划不清楚,但武钢是国有大企业,非常有实力。“众人拾柴火焰高”,欢迎有实力和有准备的企业进入,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当然,与工业不同,农业面对的是有生命的对象。对于有生命的产业,它更加复杂。当投资农业的时候,需要对农业的市场风险、自然风险、生物风险、食品安全风险、周期性风险、政策性风险等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
冯永辉:利润其实不高但风险很大
在我的记忆中,有许许多多外部资本和大企业、大集团纷纷涉足养猪业,2007-2008年是一个高潮期,当时高盛集团、德意志银行等外资都已进入,此后国内的复兴集团和网易创始人丁磊等也纷纷养猪。
但我认为,任何一个外行者进入养猪业,都要面临一些相似的困难和挑战,除了资金投入,还要有专业人才和场地。后者相比过去,面临的困难更大。
对于大规模生猪养殖,首先要确定好养殖地点,现在稍微大一点的城市对养猪都有严格限制,拿地要获得地方政府审批十分困难,因为养猪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养猪企业不仅不用缴税,还占用了很多耕地。因此,地方政府其实是不欢迎养猪的,更别说大规模养殖了。
另外,养猪也不是短期投资项目,从投入到产出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就是找到了地方,要搭建猪圈,再从繁育母猪开始,产仔猪,慢慢喂养,到最终肥猪上市,至少要一年以上的时间,还得满打满算。
外界一般认为养猪利润高,我却不认同。养猪业利润其实并不高,同时风险很大,深受市场价格波动、疫病频发等问题困扰。2007-2008年,在猪价狂飙的时候,曾吸引大量外部资本进入养猪业,但随后却遭遇了行业低谷,直到从去年4-5月开始,猪价才开始回升并进入盈利期。
苑志斌:警惕资本涌入导致供给过剩
武钢养猪不过是其多元化业态中的一种方式,目前国内多家钢企都开始发展非钢产业来保障自身利润率,而这主要是由于当前钢铁市场产能过剩,导致其价格保持较低水平,发展动力不足,这势必刺激各大钢企开始寻找更有利的产业进行发展。
资本涌入养猪业,一方面是由于市场对猪肉的需求较为稳定,同时我国规模化养猪的发展加速,大量养猪散户的退出为外来资本投资该产业腾出了空间,当前基础母猪500头,年出栏一万头以上的大型猪场约有2500余个,约占全国总出栏量的10%,而根据农业部发布的“十二五”规划来看,预计要使出栏500头以上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50%,政策利好对产业长期发展的作用不容小觑,因此,属于拥有长期发展潜力的产业。
另一方面,2011年全国自繁自养每头猪年均盈利500元左右,预计今年自繁自养头均盈利也将保持在200—400元/头区间,这表明该行业仍存在较大盈利空间,能够成为各大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过多企业涌入这一行业或形成供给过剩的情况,而这将会导致供需不平衡的发生,最终造成企业利益损失。
非养殖业巨头为何纷纷进入养猪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