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江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付康(前排右一)在村里调研。
3年前,金竹林村的村民出行很不方便,村民只能把花生用背篓背出去卖。
2010年底通村公路修好后,金竹林村实现农业产值1658万元,人均收入实现5820元。
“每年9月,是村里‘小罗汉’花生成熟的时候,但往往自己还没吃到,就全部卖光了。”周勇虎是内江市资中县公民镇金竹林村支部书记,在他的记忆里,这样的情况是从3年前开始的。
从2010年6月1日开始,金竹林村就被确定为“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试点村,由内江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付康直接联系。据周勇虎介绍,通过修路搞基层党建,带领村民养猪养兔种莲藕,今年,金竹林村村民人均纯收入可突破7000元,明年将超1万元。
回忆过去穷山村不通路
“过去的金竹林村,用一个字形容就是‘穷’。”今年50岁的李本权说,3年前村子没有通公路,8公里的泥泞小路出行很不方便,“遇到下雨天,要卖花生、蔬菜,只能用背篓。”
“没有路,想不穷都难。”6组村民罗照生深有感触,“家里养的猪都没人愿意来收购,到了过年,只能自己杀来当‘年猪’。”
今年72岁的李荣梧说因为穷,年轻人几乎全部外出打工,“缺乏劳动力,就连最基本的农业也没得搞头,一些土都荒废了,长满了野草。”
正因为穷,村支书也换了一个又一个,直到周勇虎的出现,他道出了金竹林村致穷三大因素:无区位优势、无资源优势、无产业基础。
感受变化修路种树养生猪
10月12日,华西城市读本记者从内江资中县城乘车出发,用时半个多小时,就到了金竹林村。
一排排两层小洋房错落有致,屋前房后种着核桃树,远处池塘里有人在抠莲藕,村办公室活动场所里老人在喝茶聊天。看着记者诧异的眼神,周勇虎笑着说,“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早已不见了模样。”
罗照生如今也成了村里的
养猪大户,今年出栏800多头猪,就让他收入了20多万元。“明年将引进业主,培养一些养殖户,发展自己的产业化道路。”
“今年光是卖花生,就赚了好几万元。”2010年底通村公路修好后,周刚种了10多亩“小罗汉”花生,“我们的花生现在根本不愁销,因为味道好,能卖出20多元的好价钱。”
三年规划人均收入将突破7000元
周勇虎还记得内江市委组织部部长付康和副部长任孝勇第一次来村里的情景:因为连日来的细雨,大家穿着雨靴艰难地走在通往村里的泥巴路上,不到8公里的路程,用了2个多小时,到达村子时,许多人裤子上都沾满了稀泥。
在农户家了解情况,付康的一句感概“你们村实在太困难了”,让他有些心灰意冷。不过紧接着,付康就给他布置了一项作业:为金竹林村量身打造一份“三年规划”。
“去年,我们实现农业产值1658万元,人均收入实现5820元;今年,人均收入将突破7000元;明年,将突破 1 万 元 。”看 着《金 竹 林 村2010-2012年产业经济发展和项目建设规划》,周勇虎说,预定的目标都在一步步实现,“等明年柠檬和‘不知火’挂了果,村民的钱口袋又会装得鼓鼓的。”
如您养猪遇到问题,点击给我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