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价格又降了!”说这话时,家住辽宁路的蒋桂英大妈喜上眉梢。春节过后,五花肉由15元/斤一路跌至11元/斤,而精猪肉也难逃下跌厄运,由16.5元/斤降至14元/斤……
声音
猪贩屠宰厂均称“不赚钱”
“毛猪—进厂—屠宰—上市”,这是生猪上市的流程图。记者近日也实地探访各环节上的代表人物,结果发现大家都在喊:“不赚钱”,这究竟是怎么了?
“一斤五块九,这个价已很高了,赶紧卖了吧。”26日下午3时许,在黄岛区王台镇一处养殖场,生猪经纪人李建军和养殖户讨价还价,李建军亮出自己底牌,可养殖户表示 “再考虑考虑”,这让李建军有点焦躁,“现在存栏猪这么多,你再死扛着,等着亏更多吧。”李建军之所以说话这么冲,一是个性使然,另一个是他业务能力超强,从业8年他保持着每年向屠宰厂输送十几万头猪的“战绩”。
养猪难,收猪更难,李建军称只有收到猪他才赚钱,而如今养殖户惜售严重,“价格高时养殖户就扛着,想再高一点,价格低时养殖户也扛着,希望价格涨上去,这可苦了我们收猪的。”春节前,李建军每天能收三四百头猪,如今每天最多才收200头,将生猪运回屠宰厂每斤加价0.2元他才保本。
李健的屠宰厂位于胶州市胶东镇,26日傍晚记者来到这个屠宰厂时,屠宰厂工作已接近尾声。冷藏库内,三分之一左右的挂钩空着。“猪肉价格低,杀猪也不赚钱,而且养殖户不愿意卖,我们这出厂的猪肉也少了。”说起这些,屠宰厂负责人李健一直眉头紧锁,他的屠宰厂此前平均每天屠宰100多头猪,如今连一半的量也干不到,“以前要忙到晚上八九点钟,现在五六点就结束了。”李健向记者透露,养猪杀猪卖猪这个产业链是 “一条绳上的蚂蚱”,大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养殖户不卖猪,猪贩就不来送猪,而来要猪肉的比往年也大幅减少。
万福集团是青岛市最大的生猪屠宰企业,万福肉联厂厂长田柏兴介绍说,春节期间他们每天屠宰量在5000头左右,如今在屠宰数量上虽然没变化,但每天只能卖出2000头,剩下的3000头都入库了。“猪肉出厂价的确便宜了,白条肉由11元一斤跌到8.8元一斤。”田柏兴表示,毛猪收购价也同样下跌,他们收购的猪已跌至6.4元/斤,比其他小型屠宰厂的猪价格稍高一些。
老刘在抚顺路蔬菜批发市场批发猪肉七八年,他也感叹今年猪肉销量大不如从前。“可能受节约风气影响,饭店生意不景气,酒店来批发猪肉数量明显减少,有的酒店以前一次进货一二百斤,如今只有以前的一半多。”老刘说,过完年后,不少企业开工不足,买猪肉数量也大幅缩减,而节后一些市民家有存货,不少才刚刚消化完,受生活水平提高,一些市民更偏爱牛羊肉多一点,这也是猪肉销量减少的一个原因。
高招
聪明养猪人摸透“猪周期”
办公室窗明几净,一棵大发财树两米多高,午后红茶香气逼人……有不少猪还没出栏,郑方玉也有点焦躁,但他还能悠闲地喝茶,压力比其他养殖户明显小很多,这是为什么呢?经过交谈,记者才发现,原来郑方玉有一套自己的经营秘诀。
自1991年开始养猪,郑方玉养猪已达23年,经过这么多年的摸爬滚打,他算是对“猪周期”了如指掌。“这是能繁母猪,是我在去年低价买进的,今年正好繁殖,小猪崽从下半年可以出售。”在宽敞的猪棚内,郑方玉看着一头头能繁母猪,心情也比在另一个即将出栏的猪棚内明显好不少,因为这些猪是他的制胜法宝。
郑方玉说,前年猪肉价格持续升高,一些养殖户盲目加大养殖量,大批量购进能繁母猪,疯狂下小猪崽,以200斤左右的毛猪为例,从小猪崽开始到出栏,周期需要6个月,一些养殖户等猪长大也错过价格高点,越等越跌,损失不小。而郑方玉在前年却“忍痛割爱”,将养殖基地内高耗能的能繁母猪果断卖掉,因为当时正值价格高点,收益也不错。去年猪肉价格小幅回落,他趁机买进一批刚出栏的能繁母猪猪崽,今年猪崽正好能生产,“这个时候下的猪崽,下半年正好上市,那时猪肉价格应该能小幅升温。”即使不升温,郑方玉说,前年他已卖掉刚耗能的能繁母猪,如今损失已缩减很大,如果下半年猪肉价格小幅上升,那他就又能大赚一笔。
从最近几年猪肉涨跌循环来看,业内人士认为,规模化养殖尚未跟上,供求信息脱节,社会各界重涨不重跌成为幕后推手。如何破解猪肉涨跌3年怪圈,还需各方努力才可。
经调查,猪价波动已经引起了散养户的心理恐慌,加上近年来疫病复杂多变,养猪难度加大,青岛生猪散养户数量正以每年3%―5%的速度递减。胶州市养猪协会会长郑方玉表示,以养猪协会会员为例,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养猪场出栏的生猪仅占全体生猪出栏量的30%,规模养殖户的扩张步伐明显跟不上散养户退出的速度。而其中原因,一是受土地制约,国家对建设大型猪场有严格的环保要求,其次是建设大型猪场资金投入大,让人望而却步,“平均摊在一头母猪身上需要1.5万元—1.8万元,一家万头猪场需要投入1000多万元以上。”郑方玉说,现在的养猪业已经变成了“有钱人”的事业。
供求信息严重脱节也会加剧猪价波动,资深养猪专业户刘海表示,过去我国是全民养猪,但却不知道为何而养,为谁而养。美国、日本等国家猪肉价格波动较小,一个重要原因是根据国内消费量来确定生猪的饲养量,供求保持基本平衡,从而能保持价格稳定。破解怪圈应从这入手,国家虽对饲养能繁母猪补贴100元,可这个补贴对散户没有太大意义,政府应该通过养猪协会和养猪合作社做好每年养猪数据的摸底调查,科学指导饲养。
社会各界重涨不重跌也成猪价波动幕后推手之一。为了平抑猪价过度涨跌,国家近几年来加大了对生猪养殖的扶持和补贴力度,比如,“十二五”期间,每年安排中央投资25亿元支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对能繁母猪每头每年发放饲养补贴100元等。郑方玉表示,自己其实也是国家扶持生猪养殖政策的受益人之一。前年猪肉价格大涨时,郑方玉每卖出一头大猪就可以获得8元的补贴。“猪价大涨的时候国家的补贴来得比较快,到了猪价狂跌的时候,相关的干预政策却姗姗来迟。”郑方玉说,他和养殖户宁愿猪价平稳,也不愿意看到猪价暴涨暴跌而去领这样的补贴。
记者采访发现,从近几年的情况看,社会各界重涨不重跌心态较为普遍。由于猪价与CPI正向联动关系明显,猪价被抬到“波峰”时,广大消费者叫苦不迭,国家有关部门会果断出台措施进行干预,压低猪价。然而,猪价处于“波谷”时,有助于拉低CPI,消费者也乐于“坐享其成”,有关部门出台措施抬高猪价的动力相对较小,干预措施往往滞后。有不少养殖户也表示,若在猪价暴跌之时不及时关注,那么,新一轮的猪价暴涨也将为时不远。
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高达5068万头,生猪存栏量为44813万头,均处于历史高位。3月13日,国家发改委发布蓝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三个月,猪价深度下跌的概率较大,有关部门正严格按照调控预案规定,必要时启动冻肉收储。市商务局蔬菜副食品办公室分管猪肉监管的张科长表示,青岛一直在密切关注猪肉批发和销售价格变化,暂时还未接到国家相关部门下发启动预案的通知。
在胶州、黄岛等养猪聚集区探访一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生猪收购价“直线跳水”,而在终端销售市场,猪肉零售价下滑之大也是显而易见。大连路农贸市场猪肉摊主王洪运对此深有体会,春节时猪肉为16元/斤,才一个多月,猪肉跌到12元/斤。“现在是淡季不假,可肉价也跌得太低了。”昨日下午2时许,猪肉摊主王洪运郁闷地说,肉价下跌可销量也在减少,春节期间一天卖200多斤,如今才100斤左右,比去年同期也差近1/3。
猪肉价跌,排骨肉也应声下探。齐东路一家小超市中排骨售价为11元/斤,肋排为18元/斤,比春节期间便宜4元。而大超市猪肉价跌得更厉害,中山路悦喜客来超市精排为15.8元/斤。
令人诧异的是,一些品牌肉制品散货产品却在近期逆势涨价。经调查,岛城一家肉制品品牌旗下散装肉制品涨势明显,猪耳由原来的42.9元/斤涨至45.9元/斤,猪头肉在29.9元/斤基础上调高1元/斤。不过超市内波尼亚、喜旺、双汇等品牌肉制品多数价格稳定。肉制品价格为何不降反升?对此,岛城一家大型肉制品企业不愿透露姓名的一名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生猪收购价下跌的确给企业减轻一定负担,但只是暂时的“杯水车薪”,他表示肉制品不降反升受三方面原因推动,首先是劳动力成本大幅上涨,今年员工工资整体上浮15%至20%,普通的车间工人淡季管吃管住工资为2500元/月,去年只有2000元/月。“物流成本居高不下,调味品价格全线上调,这是肉制品不降反涨的另外两个原因。”这名负责人预计,接下来肉制品价格肯定会上调。
另外,排骨米饭价格近期未有调整,台东八路、齐东路周围的排骨米饭店价格与春节前后持平,3块肋排的套餐集中在16元至18元,之所以没降价,店主称也是受工人工资涨价影响。
所谓的“猪周期”指的是生猪价格每隔几年的规律性波动。记者调查发现,自2003年以来,国内猪市先后经历数次明显的“猪周期”: 2003年5月-2006年5月、2006年6月-2009年5月、2009年6月-2010年4月以及2010年5月至今,整体呈现出3年一涨跌的怪圈。养殖户王德海颇感纳闷,既然大体能预测到猪肉涨跌3年怪圈,那么管理部门能否采取措施干预,给生猪养殖户科学有效的指导,尽可能防止“猪贱伤农”。
提到这个问题,市商务局蔬菜副食品办公室分管猪肉监管的张科长表示,这个想法他们曾经也有,不过猪肉属于全国大流通产品,一个地区很难做到有效调控,目前整体还是属于市场规律调节。“青岛要想调查本地区生猪养殖户数量和养猪头数很简单,但若要控制养殖户人数和养猪头数却不可能,因为这是不符合政府规定,也不符合市场规律。”张科长说,青岛的猪可以卖到外地,外地的也可以卖到青岛,这个市场是流通的。
不过张科长提到,政府鼓励成立养猪合作社和养猪协会,让养殖户实现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生产,在原料采购、疾病预防和科学喂养方面实现优势互补。“其实养殖户不能盲目养猪,除了要学习科学养殖技术,还要摸索市场规律,提早预防风险。”张科长提醒说,养猪有风险,入行也须谨慎。其实政府主管部门在生猪养殖方面也一直下功夫。记者从市畜牧局了解到,针对生猪养殖,国家出台系列补助措施,在资金、用地方面都有相应补助政策,而他们也从调整和改善养殖户养殖结构入手,引导养殖户发展规模化养殖、实施标准化管理。
当前生猪收购价仍处下滑通道,市场的盈亏平衡点已经跌破。按照每一轮下跌周期中,生猪价格最低可能探至5.5元/斤左右的规律,不少分析机构也毫不讳言:“未来猪肉价格仍以下行为主。”
生猪收购价短期上调无望,养殖户将希望寄在国家生猪收储方案上,可这一方案启动又能如何?万福集团肉联厂田柏兴厂长表示,市场经济还需市场来调节,过度干预只能让“猪周期”紊乱。
摸透“猪周期”成为每个养殖户应必备的功课,而像郑方玉等老养殖户已摸得很透,但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跳出这个猪肉涨跌3年怪圈呢?其实,也有一些颇具前瞻眼光的市民早已行动,他们靠规模化养殖高附加值的高级经济品种黑猪、香猪等,在目前激烈竞争的猪肉市场中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位于即墨金口的华外金香猪生态园营业一年半多,但已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他们的生态香猪价格是普通猪肉的两倍还多,价格虽高也未打消市民购买热情,在别的养殖户为卖猪发愁时,他们的猪却供不应求。在养殖基地建设之初,华外金香猪生态园负责人蔡志山表示:“当前生态园重点开展体验式消费和农家宴,每到周末来的顾客非常多。”
或许华外金香猪生态园的模式不适合所有养殖户,但他们在饲养结构和品牌建设方面的确有独到之处,目前遭遇猪肉价跌困局中的养殖户,不妨也开动脑筋借机盘整,多调查市场规律,多开动脑筋想想销路,做个聪明的养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