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老的养猪人,到这儿跟大家沟通、交流、学习,我感到非常荣幸。
一、我国生猪产业形势
养猪业已经发展为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涉及到17个学科,包括饲料、营养、环境控制、机械、机械制造、运输、农业、工业,还有现在最时髦的一个叫互联网+,我们怎么样把互联网加上或者互联网加上我们养猪业。因为它涉及面太多,好多行业涉及到养猪,但是好多行业在咱们养猪方面来体现,如果养猪,猪的价格不行,所有的行业往下跟着暴跌。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80年代中期,到现在经过了三个阶段,尤其是2010年以来发展得特别快,已经超过了消费的增长。总量是没有减少,人们食肉的习惯也没有减少,就是猪肉占的比例在下降。生猪生产的速度已经超过了消费增长的速度,所以出现了现在这个情况。
猪肉消费出现了拐点。以前人们生活水平低,哪家吃猪肉吃的多,可以说人家生活好。现在不成了,现在是吃健康。吃什么肉健康就吃什么肉。还有一个问题,国家出台“八项规定”以前,出现的超前消费和过度的消费,也就是所谓的浪费基本上制止,出现了回归。什么东西发展到一定程度都要稳定住,它有一个拐点,不会无止境地发展。人们的膳食结构发生改变就不多说了。
相对产能过剩,并不过剩,一会儿我给你算帐,我有调查的数据,这都是干货。供大于求这都是相对的。现在是7亿多头猪。大的环境综合起来,出现了这个现象。
最关键的问题不知道大家想没想,生猪价格与价值不符。肉还不如菜贵,这不正常。肉是高端食品,为什么它便宜呢?这里面内在有问题,是市场情况。咱们在座的不管它大小,一万头也好、一千万头也好,他没有定价权,定价权在哪儿?中间商给我们定价。我们养猪在生猪生产相关产业链中,就好比是‘哑铃’中间的轴。饲料、兽药,你不给钱人家不卖给你,赔钱人家不卖。你卖猪,贵了人家不要你的,他说几块就几块,他说多少钱就多少钱。我们虽然庞大,但是没有定价权。
供求情况。我谈的只是个人观点。
第一,产能。基础母猪4750万头,这是我查资料的,每头母猪年出栏猪15头,一会儿有实际调查的数据支持,不是凭空说的。出多少?出7.1亿头。国家统计已经出来了,7.45亿头,这是2014年的数据。每头上市商品猪大约110公斤,出肉率(白条)70%,一般养猪的都能达到。每头商品猪提供猪肉77公斤。我们国家是论头,每头生产母猪年均出栏商品猪多少头?欧洲、美国定的是多少吨肉,每头母猪每年提供多少吨猪肉?这比较合理。一头有180斤的,有250斤的,有300斤的,那怎么算?按现在的情况分析,全年生产猪肉,我经调查算出来的数字是5486万吨,(国家今年统计出来的是5671万吨,)人均占有42公斤多。
第二,进口增加。2013年我们进口猪肉140万吨(这有点内在的信息),2014年进了130多万吨,国家公开数字正当途径来的58万吨到80万吨。
进口的变化情况:我统计到11月14日葡萄牙向中国出口猪肉产品,WTO以后,给了我们10年的优惠,农业产品可以纳到关税,到2015年放开,是零关税。到2015年春节以后,罗马尼亚、奥地利等四个国家公开。再就是关于俄罗斯的问题。我们说出口俄罗斯,中国的猪肉就涨价了,不是的。最近的消息是俄罗斯要的欧洲的肉,中国的肉不安全?。这个不安全来源于什么?中国每到过节或者猪刚说涨钱了,事来了,黄埔江抛死猪的等等,专门找这个点,好像我们养猪人不赔钱好像不高兴。我们在座的对国家贡献最大,他们说你不纳税又污染环境。试问:我国每年出栏7亿多头猪,一斤赔一块钱,这是什么概念?按200斤算,一头猪就赔200块钱,相对讲一年给消费者补贴了1400多亿?!,上税上不了这么多,我们贡献大了,不是没贡献。
第三,消费相对下降。这又是个相对,不要悲观。根据我个人观点,养猪是常青树,没问题,这也是很正常的,这叫回归,跑了快了得休息一会儿。跟国家GDP一样,到12%、13%了,现在到了7%。每到过节事就来了,从2014年春节开始两个春节了,一到过年过节猪价就降。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根据9个肉联厂和13个超市的调查(这是国家给的任务),2014年1月-2015年2月份,猪肉销售分别同比下降 20.1%和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