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罗“大学生猪倌”的故事
在吴视的努力下,猪场终于建起来了,为了帮助哥哥,吴淑书也舍弃了大型猪场的高薪待遇,两兄弟齐心协力,终于赚到了第一桶金,猪场的经营开始上了轨道。
猪场建起来半年后,出栏了30头肉猪,但是却亏本了5000元,老大吴视不认输,和三弟吴淑书一起请教吴淑书学校的教授们,找出饲料配制不合理,造成肉猪长膘慢的原因。
老三吴淑书:“再三考虑就回学校,跟学校的老师们商量一下,他们就是给我做了很系统的一个方案,我就按照上面的方案做好育苗,排污,或者猪栏猪舍这方面,不要让它太潮湿,回来做一下改良。”
果不其然,在教授们的帮助下,在两兄弟的共同努第二年每头猪赚了350元,月出栏肉猪30头,赚到了养猪的第一桶金。
吴淑书学习的专业是畜牧兽医专业,专业成绩一向不错,为了帮助哥哥经营猪场,吴淑书也放弃了在大型猪场的高薪待遇,但起先对于创业,老三吴淑书并不是很有信心,一时之间,吴淑书无法做出抉择。
老三吴淑书:“创业的话,会遇到的问题特别多,资金问题呀,还有就是说,你搞猪场的话,排污的问题,我在猪场呆过,知道排污是个很大的问题,说到底,回不回来,因为创业的问题,你也知道是吧,创业说不定,倒下就起不来了。”
千思熟虑后,吴淑书最终决定回来和哥哥一起经营猪场。
老三吴淑书:“他说如果是回来养猪的话,然后逐渐养猪,然后逐渐成立一个合作社,然后带动周边的村民发展起来,考虑了很久,考虑了半个月左右就给答复说,我决定回来了。”
在两兄弟的齐心合力下,猪场扩大到月存栏量600头猪,其中,母猪46头,“公猪好好一坡,母猪好好一窝”,“苗好猪一半”这是他俩总结出的养猪经,他们采用“流水”养猪法,赚阶梯钱,按猪不同生育阶段,分幼猪、保育、育猪、母猪四个区饲养,还选养公猪3头,养猪事业是做得红红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