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2008年1月全国豆粕价格走势分析
由图1可知,1月份豆粕价格走势波动起伏。一月之初价格上升,之后价格又下降,月末价格走势较平稳。全国平均豆粕价格在3557元/吨到3718元/吨之间波动。
图2:2008年1月份全国十二个地区豆粕平均价格
由图2可知,对于已统计的十二个城市,1月份5个地区的豆粕价格高于全国平均价格,连云港价格最高,为3675元/吨,哈尔滨豆粕价格最低,为3553元/吨。1月份全国的豆粕的平均价格为3642元/吨。
分析:
近期,国内各地豆粕价格持续下滑,市场成交量也在价格下跌后迅速转淡,华东、山东等地几无成交。由于目前国内多数饲料企业已经完成节前备货,因而在近期内外盘出现大幅下挫行情的背景下,市场观望情绪进一步浓厚。
多数饲企完成备货
近期,国内大部分地区的豆粕成交已经开始逐渐转淡,大部分饲料企业已经完成了节前的备货,个别大型饲企甚至已经备至今年元宵节之前,但相对而言多数饲料企业仍然需要关注节后的补库。不过从当前市场成交情况来看,国内市场的整体成本水平已经有所抬升。当前终端畜禽需求持续清淡,这和生猪和肉鸡的存栏水平偏低不无关系;据了解,节前生猪养殖形势恢复不理想,存栏量偏低的局面仍在继续,不少产区育肥猪存栏量较正常水平偏低30%以上;另外多数产区养殖户补充鸡苗的热情也不足,目前国内肉鸡存栏量基本较正常水平偏少。补栏形势的低迷,使节前豆粕价格大幅上涨缺乏基本面的动能。
终端需求处境尴尬
一面是春节之前终端需求的持续清淡,一面是居高不下的原料成本,随着国内豆油价格在季节性消费淡季以及国家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双重施压下逐步回落,豆粕现货价格仍有望受到支撑。目前国内毛豆油进口成本依然高达10500元/吨,仍将支撑国产豆油价格继续宽幅波动。但随着春节前后市场备货的结束,豆油将进入季节性消费淡季,油厂在油脂上的利润尽管目前能达到1500―2000元/吨,但实际上油厂将很难从油脂上获得实际的利润水平。因此原料成本的持续高企,仍会对豆粕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目前按照CBOT大豆期价、美湾港口基差以及国际海运费来计算,2月船期的美豆到港理论完税成本依然高达4800元/吨以上,按照2月份的毛豆油预期到港成本11000元/吨来推算,豆粕成本价格仍然要达到3650元/吨。由成本可以看出,如果外盘继续攀升,节前国内仍有望触底后小幅走高。
豆市向好根基未变
由于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导致一些大公司严重亏损,加上近期美国的经济数据严重下滑,包括制造业和房屋营建指数皆处于罕见低点,导致市场对美国经济衰退的忧虑大幅升温,引发了美国和全球性的股灾。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促使美国政府采取关税等措施救市,美联储在上周二紧急降息75个基点,这是1980年代以来降息幅度最大的一次,其目的是为了提振市场信心,击退经济衰退。降息举措在市场中得到反映,商品期市也从极度恐慌中缓过气来,带动农产品期价从低点回升,CBOT隔夜电子盘大豆期价从当日跌停价回升。目前国际大豆市场的刚性需求基本面没有太大变化,期价主要受到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冲击,后期南美天气以及美国大豆的播种前景是关键。总之,美国CBOT大豆价格在美元贬值的影响下,节前仍有触底反弹的动能。
目前由于春节长假临近,基本面相对比较匮乏,市场观望气氛较浓,更多的是以短线交易为主,日内的表现比较弱。一般而言,而只有等到3月末的美国农业部(USDA)报告出炉,才能对2008年豆类农产品的走势作出个相对准确的分析。目前,南美天气良好,市场上可以加以利用的炒作题材较少,导致行情更多的是以振荡为主。
国际方面,2007―2008年度全球大豆播种面积大幅减少,产量有所下降;同时,发达国家生物能源的发展、发展中国家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大了对豆类等农产品的需求量。大豆产量在短期内难以满足旺盛的需求,全球范围内供应偏紧的局面支撑豆类商品一路上扬。从中长期来看,这种上涨趋势仍将持续。
此外,前期国内饲料加工企业多采取低库存的经营策略,企业豆粕库存极少。春节期间国内油厂普遍停机7-10天,节后榨油企业豆粕库存也将有一定幅度的减少。商务部认为,在库存较低的情况下,后期豆粕价格易涨难跌。 一面是春节之前终端需求的持续清淡,一面是居高不下的原料成本,随着国内豆油价格在季节性消费淡季以及国家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双重施压下逐步回落,豆粕现货价格仍有望受到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