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势上看,干旱、现货坚挺为短线做多资金介入玉米市场提供了良好的炒作题材。因此,短线玉米价格震荡走高格局可能在中线多头回补带动下进一步延续。但中长期来看,随着国储销售的深入,国内玉米供应充裕的基本面压力将进一步体现,玉米价格可能再度回落。
因油价上涨且美元走低,谷物作为食品、饲料和生物燃料的吸引力增强,受此影响,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玉米18日亚洲电子盘上涨,结束了过去3天的下跌。截至北京时间12:48,CBOT12月玉米上涨1.75美分,报3.235美元/蒲式耳。Korea Exchange Bank Futures Co谷物期货经纪人Han Sung Min称,“因油价上涨且美元疲软,大豆和玉米期货所面临的抛盘压力减弱,一些投资人开始逢低买入。”
消息面上,尽管美国农业部此前公布了相对中性偏空的玉米供需报告,但据美国北美风险管理服务公司分析师表示,今年美国玉米和大豆产量可能低于政府的预测,因为今年春播耽搁,天气异常干燥。下月美国农户将开始收获玉米,而目前玉米作物长势只有五年平均进度的一半左右。美国农业部预计今年玉米产量为127.61亿蒲式耳,比上年增长5.5%,仅次于2007年的历史最高水平130.4亿蒲式耳,当时玉米种植面积达到了194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此外,美国农业部预计今年玉米单产为159.5蒲式耳,比上年增长5.6%。
国内方面,受到干旱、现货的坚挺和饲用及工业需求的恢复的支撑,国内玉米价格出现了久违的上涨。同时,国家自7月21日开始临时存储玉米抛售,但由于拍卖玉米短时无法到达关内,华北黄淮玉米市场供应依旧偏紧,局部地区紧张状况甚至进一步加剧,多数企业对近期玉米价格继续持看涨预期。
不过,受外盘玉米走低影响,国内港口玉米价格依然维持走低格局。8月17日,美湾8月交货的玉米FOB价格为156.8美元/吨,合人民币1,071元/吨;到中国口岸完税后总成本约为1,720元/吨,较14日下跌15元/吨。
综合来看,随着国家临时存储玉米的不断进入市场,市场的调控效应在逐步显现,国内玉米价格也逐渐趋向稳定。受个别地区供求关系的影响,玉米价格居高不下也属于正常现象。再过一个月山东和河南玉米有望及时上市,市场预料收购价格将会高开,国家临时存储玉米顺价销售,支撑新玉米收购价格。在新粮上市之前,受调查企业市场心态平稳,市场价格预计将会保持稳定,大幅上涨和大幅回落的可能性均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