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方面:
上半周因欧债形势有所缓和、美豆跌至一个月低点后,逢低买盘以及乐观预期出口提振豆价三连涨, 1月合约收于1200.25美分,累计上涨32美分。意大利和希腊总理相继换人,意大利参议院通过财政偏紧和节制2012预算,意大利继续标售国债,欧元区形势有所缓和;同时,美豆期价跌至一个月低位后,逢低技术买盘、预计中国2011/12年度大豆进口料增至5800-6100万吨,且贸易商称过去几个交易日中国采购了10船美国大豆等利多共同推动美豆期价连续反弹。
下半周两天时间里,美豆期价重回上周低点,截止周四晚收盘至1168.25美分,两天累计跌30美分。在忧虑欧元区危机背景下,美元走强引发多头平仓,同时玉米小麦期货急剧下挫溢出压力增添了市场悲观情绪,进一步拖累美豆期价。
连豆主力合约a1209,本周一早大豆主力合约a1209以4344元/吨开盘,周五盘终以4332元/吨报收,较上周五涨25元。
现货方面:
市场传言新年度大豆收储价格在4000元/吨位置,另有50元/吨收购费用。基于收储政策逐渐明朗,市场对于黑龙江大豆价格底部基本得到夯实。但是由于购销困局存在,价格支撑稍显无力。黑龙江大豆价格继续下跌,多滴贸易商和油厂停收。黑龙江地区油厂收购价格稳中有跌,主要集中在1.95—2.0元/斤。
黑龙江地区商品豆收购价格混乱,很多贸易商停,有收购地区价格主要集中在2.0-2.05元/斤不等。安徽、河南的大豆主产区收购和出货情况一般,贸易商收购价格在2.15—2.2元/斤。
国内部分港口大豆分销价格稳中有跌。其中,广州黄埔港4250元/吨,价格稳定;浙江宁波3950元/吨,价格下跌150元;江苏张家港4050元/吨,价格下跌50元;山东青岛港3950元/吨,价格下跌100元;天津4150元/吨,价格稳定;辽宁大连港4200元/吨,价格稳定;上海3950元/吨,价格下跌150元。
市场分析:
1. 国际炒家借中国需求推高大豆价格
国储收购大豆的时间日益临近。为了补充国家大豆储备,国家粮食局和发改委近期两次决定购买进口大豆,虽然使用匿名询价方式,但是国际市场很快洞悉了中国需求,并立即推高了价格。
资料显示,在国储10月11日向国际市场询价的当天,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大豆期货暴涨。其中,交投最活跃的CBOT 11月大豆期货收盘攀升58美分,涨幅4.9%,报收于12.35 1/2美元/蒲式耳。
国储国际询价后,国际期货市场当时猜测,“近期中国将进口美国大豆6~8船,需求面的强势,对于市场价格形成了很强的支撑。”
上述央企人士透露,“市场出现了价格大涨,但是,中国市场确实有需求,国储迫不得已,依旧买进了涨价后的大豆。”据透露,国储不仅进口了大豆,还采购了豆油等产品。
2. 食品豆消费忽冷忽热,关注双节备货形势
我们在油豆方面失去竞争力,在食品豆领域暂时还具有一定优势。但是食品豆消费犹如小杂粮一样,价格波动和需求波动非常敏感,这样对产区造成的影响不确定性很大。比如新豆上市,且产量下降,销区食品豆补货及采购需求积极增加,导致大豆收购困难,价格冲上4600元/吨,目前基本回落至4100元/吨。忽冷忽热的食品豆消费是困扰生产和销售的重要因素。
转眼我们也将迎来2012年的元旦和春节,常规食品豆消费方面会有一定的补货行为。结合新豆上市后的补货情况,为此市场仍然存在一次食品豆销售的机会,但是爆发力度如何还有待观察,毕竟河南豆和安徽豆仍然具有价格和地理位置优势。
后市预测:
因外围宏观经济形势不稳定、美豆基本面缺乏利多支持,大豆期价将继续1150-1200美分来回频繁震荡;国内大豆现货方面,仍需等待国储价格的进一步明朗,不过本人估计对大豆价格提振作用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