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猪肉价格继续上涨,上涨幅度为57.1%,创三年来新高。
猪肉价格不断攀升,销量一路“掉膘”,这其中,谁最伤不起?
市民说,每天都得买肉,肉那么贵,谁买谁心疼;肉贩说,销量一天比一天少,没人来买肉,我们还赚个啥?一时间,矛头都指向养猪户,但身处“史上最佳赚钱时机”的养猪户则在忐忑不安:“肉价上涨—市民惜购—存栏增加—养户抛售—肉价大跌”,这是养猪行业的“潜规则”,说不准,再过三五个月,我们就很受伤。
游资炒作,使得去年的“蒜你狠”急转为“蒜你贱”,眼下,猪肉涨价的幕后推手到底是游资炒作,抑或是市场“潜规则”?近日,导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肉价翻番 肉贩反而赚得少
夏季,按照往年行情,本是猪肉销售淡季,也是一年中价格最低的季节。然而,今夏猪肉价格一反常态,不跌反涨。刀还是一样的刀,肉还是一样的肉,但对于“案上客”身价的翻番,手持屠刀的肉贩似乎仍显得错愕不已,当然还有点心凉。
近日,导报记者走访湖滨东路的菜市场了解到,猪排骨价格已从去年同期的10元/斤,上涨至20元/斤,翻了一番。肉价的上涨,并未能给肉贩带来更多利润,反倒吓跑了不少顾客。一肉贩说,猪肉贵,令不少市民望而却步,大多减量购买,或选择鱼肉和其他便宜些的家禽替代猪肉。自6月初至今,肉贩生意一直在走下坡路,日销售额环比下降近四成。
“以前,一头猪一天就能卖完,现在两天都未必能卖完。为了防止猪肉变质,我只好减少向批发商的提货量。”一肉贩边说边拿刀剁起肉来,无奈地摇摇头。多名受访肉贩透露,今年批发商手中的猪肉价格,达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点,吓跑了不少顾客。但让一些肉贩心感悻悻的是,由于肉价上涨,虽其销售量减少,但营业额基本能与去年同期持平。
“很多顾客埋怨我们卖肉太暴利,其实,我们赚的跟去年差不多,一些同行甚至赚的还没去年多。”一肉贩苦笑着说。
养猪户每头猪净赚700元以上
不难发现,猪肉涨价,肉贩难以从中获利,此时,矛头便指向了养猪户。
“等了好久,终于尝到了甜头”,对此,翔安一大型生猪养殖户王先生并不回避“赚得多”言论。王先生常年的存栏量约1万头,据他介绍,当下,毛猪收购价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每出售一头毛猪,他基本能净赚700元以上。但若毛猪收购价不涨,剔除涨幅大增的养殖成本后,他肯定得亏钱。
说起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王先生分析说,去年的异常气候加剧了猪崽的死亡,而且去年入冬较早、气温偏低,降低了猪崽的成活率,直接影响今年上半年的生猪出栏量。养殖户减少也是生猪收购价上涨的原因。“六七年前,我们村有三十几户养猪散户,现在,相比养猪赚钱,大家更愿意外出打工”,按照翔安内厝村一村民的理解,加上土地拆迁等原因,如今,村里的养猪散户剩下不到十户。
这一变化,厦门市畜牧业协会也已关注到。“5年前,散户养殖的生猪占总量90%,如今只占60%。”厦门市畜牧业协会副会长吴俊生指出。另外,吴俊生认为,猪种的变化也是导致生猪存栏率降低的重要原因。以前,中国饲养的是油脂较高的本地猪,而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调整,相关部门推行饲养瘦肉型猪。“产崽率、抗病率低,是瘦肉型猪的重要缺点,而当今养殖户饲养的基本全是瘦肉型猪。”吴俊生说。
本地猪更能适应恶劣环境,且耐粗饲,而瘦肉型猪要求精细饲养。吴俊生说,本地猪一年产崽两三窝、平均窝产15头以上很正常,而瘦肉型猪一年窝产10头就很不错了。
从上述分析不难发现,除成本上升因素外,猪源减少,也是肉价上涨的真正“幕后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