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户大赚 内心却很忐忑
高价猪肉,一时间,给厦门养猪户带来了“史上最佳赚钱时机”,然而,身处赚钱“黄金期”的养猪户,其内心却颇感忐忑。
既然今年养猪这么好赚,何不趁机增加生猪存栏量,再大赚一把?对此,翔安生猪养殖大户王先生淡然一笑:“赚一年赔一年,不赚不赔又一年,这可是我们生猪养殖行业的‘猪周期’,”在生猪养殖行业摸爬滚打好些年,王先生经历过好几回肉价“大涨大落”,这回,他不敢贸然增加存栏量。王先生分析说,肉价上涨—增加存栏—供过于求—肉价下跌—养户亏损已是生猪养殖产业的市场规律。
换而言之,眼下,如果养猪户一哄而上增加存栏量,那么,可以预料到的结果是,一旦大量生猪同时出栏,必将遭遇肉价暴跌,到时生猪养殖户将亏得一塌糊涂。
不过,生猪养殖产业还有一个市场短期规律:肉价上涨—市民惜购—存栏增加—养户抛售。吴俊生就此预测,一两个月后,肉价或将有所回落。
对于不少市民认为,今年肉价上涨,是去年受人为炒作的 “蒜你狠”之“翻版”一说,吴俊生表示否定:今年猪肉的涨价,在一定程度上是在弥补养猪户前几年的亏损,而非市民所猜测的游资炒作。
在数名受访的生猪养殖人士看来,要实现猪肉产业健康有序发展,避免肉价大起大落,相关部门应引导养猪户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事实上,业内人士的声音,市相关部门也已关注到。前天,市财政局、商务局联合发文《厦门市“菜篮子”建设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其中就提及:对生猪生产线每万头按不超过15万元予以补贴等 “利好”政策。
对于这一点,厦门更多的生猪养殖户则是予以希望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