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的猪肉行情让养殖户叫苦不迭,也让不少专家和研究机构大跌眼镜;年初的消费旺季,“灌香肠”行情缺席,肉价不涨反跌;而天气逐渐转热的现在,原本是每年猪肉量价齐跌的消费淡季,肉价却开始不断上涨。业内预测,随着“猪周期”或进入上升通道,接下来肉价将延续上升势头,明年或将达到历史高点。
每年夏天,由于天气炎热,消费者会吃得更清淡一些,是猪肉消费的淡季,肉价也会走低。不过,今年的情况却正好相反。省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浙江的猪肉价格同比上涨超过10%。从生猪批发环节来看,这一轮上涨的行情更加明显。目前当地生猪收购价和年初相比,涨幅达到38.18%。
按照目前养殖户7元/斤的成本价来计算,今年以来一直亏损的养殖户,终于回到盈亏平衡线以上了,按照出栏商品猪200斤/头来计算,现在卖一头猪,养殖户能赚到100多元。
市物价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4月份开始杭州生猪收购价格总体呈现上涨走势,在3月份平均头猪亏损26.98元,4月已经变为平均盈利47.37元,5月份杭州市生猪收购、白肉批发价格继续维持明显上涨态势。养猪又能赚钱了,有养殖户开始惜售。目前,伟东生猪养殖场里超过100斤重的商品猪还有1000多头,他说:“一点也不着急,除非经销商出的价高于目前市场平均价位,否则打算再等等。”
今年肉价为什么会淡季逆市走高?有分析师认为,这一轮肉价上涨的根本原因在于前期生猪价格持续下跌,致使国内养殖业规模大幅缩减,生猪存栏量、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下降,市场供应减少。
2014年中国生猪市场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亏损。而广大养殖户寄予厚望的2015年春节行情也意外“缺席”——临近农历春节,肉价不升反降,导致大量养殖户或者缩减养殖规模,或者干脆退出了这一行业。此外,不少大中城市因为环保方面的因素,通过政策补贴,鼓励养殖户退出这一行业,这些都导致了国内生猪供应量大幅减少。
农业部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国内生猪存栏量约为38692万头,比去年同期减少9.71%;能繁母猪存栏量约为3971万吨,连续下跌20个月,已远低于4800万头警戒线。5月份国内生猪市场供应仍较为紧张,支撑猪价继续坚挺运行。预计接下来肉价还会进一步上涨,今年生猪批发价最高峰将达到9元/斤。这一波“猪周期”的高峰预计在2016年出现,可能会达到2011年10.5元/斤的最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