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下午两点半,孙少静让门卫打开大门,拉着一满车玉米的轻卡淌过门口的水槽,缓缓驶入河北省永清县远村畜业养殖基地。
“今年棒子(玉米)还算是没狠涨,早玉米也快出穗了。”这位猪场负责人盯着监控录像里驶来的轻卡说,在猪场自建的饲料加工厂里,玉米是最主要的原料。
实际上,目前饲料厂家的中大猪用配合饲料出厂价达到了2750元/吨的高位,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20%以上。其中,玉米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30%以上,豆粕、劳动力和运输成本也在上升。
生猪收购价的飙涨,让孙少静可以不用在意这20%或30%的饲料成本波动。
就在这天早上6点,从远村畜业养殖基地拉走的生猪价格是每斤9.8元,这一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翻了一番。
每头猪挣600元:
各路资本杀入养猪业
部分“信息灵通、有路子”的人把猪场盖得漂亮、敞亮,也拿到了国家的补贴,但里面实际上没有几头猪,而真正的养猪大户反而不一定能拿到多少钱。此外,这种做法容易扰乱生猪市场,有可能导致猪价暴跌。
7月初价格最高的时候,每斤生猪收购价涨到了10.5元。
“这不是个正常价!”孙少静连称,“说实话,价格长期过高对谁都不好,到最后大家都吃不起肉了,我们养的猪又卖给谁呢?”
进入6月份后,我国生猪价格呈现加速上涨之势。6月中旬,中国猪肉价格为每公斤24.67元,同比涨幅高达75%。
在国储放肉后,生猪收购价格开始小幅回落,但降幅有限。
孙少静管理的这个猪场,距离北京南四环路只有80公里车程,是廊坊地区规模最大的养殖基地之一。每个月,该猪场有4000头生猪出栏,其中800头交给了国储,其他大部分被拉到北京大红门、五肉联、中瑞等屠宰厂。
孙少静说,按照目前的养殖成本测算,如果生猪收购价为每斤6.5元,养猪就可以不亏钱。而生猪收购价如果维持在每斤10.5元的高位,养一头猪就能净挣五六百元,按照年出栏生猪5万头计算,该养殖基地今年最高可获利近3000万元。
在孙少静的印象中,自1997年建猪场起,之前还没有出现过这么好的时光。
在高回报预期下,各路资本开始进军养猪业。
7月18日,北京顺鑫农业(000860)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向两家全资子公司增资养猪。
此外,大康牧业(002505)、新希望(000876)等多家上市公司也表示要斥巨资养猪。
“大家都来养猪,这不是什么好事。”养了14年猪的孙少静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这个行业三年一个轮回,今年是赚了,明年指不定会赔多少。就拿我们来说,前年基本打了个平手,多少挣了点钱,去年爆发口蹄疫,又赔了五六百万元。”
孙少静记得,去年上半年,生猪收购价一度跌到每斤4.3—4.5元,很多养殖户赔了钱,干脆不干了。
“根据我们的经验,公家或者合伙养猪的,这些年下来大部分都干不下去了,只要看到赔钱就跑了。”孙少静说,“有些人哪是为了养猪,建的猪场就是一个空壳,套完补贴就跑了。”
7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今年中央支持大型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小区建设的投资恢复至25亿元,并对养殖户(场)按每头能繁母猪1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
孙少静担心的是,部分“信息灵通、有路子”的人把猪场盖得漂亮、敞亮,也拿到了国家的补贴,但里面实际上没有几头猪,而真正的养猪大户反而不一定能拿到多少钱。此外,这种做法容易扰乱生猪市场,有可能导致猪价暴跌。
存栏量锐减与供需失衡:
年底前肉价难大降
“先不说建猪场的时间,就算现在买进150斤左右的种猪,先要喂两个月,再过3个月才能配种,然后小猪还要经过6个月育肥才能出栏,前前后后一年多过去了。”孙少静说,“生猪存栏量很难恢复到去年的水平,估计一直到年底前,生猪收购价不会低于每斤8元。”
远村畜业养殖基地有2000多头能繁母猪,在2008年和2009年,经国储公检员公检后,每个季度都能拿到几十万元补贴。不过,从去年至今,这笔补贴只是“在电视新闻里看到过”。
孙少静认为,补贴下发不到位,是去年很多散养户离场的一个重要原因。
“去年养猪业洗牌非常严重,生猪存栏量下降得很厉害。现在全县大的养殖场就只有远村这一家了,其他养殖场大多数只有几百头的规模。” 永清县畜牧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
据他介绍,在去年高峰期时,永清全县生猪存栏量一度达到十几万头,现在则锐减到不足两万头。
部分养殖户存在追涨杀跌心态,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生猪供应市场的大起大落。
“现在做小工,每天至少能有八九十块钱收入,一个月下来就是2000多块钱。而两口子养100来头猪,去年一年都挣不到5万元,还不如出去打工。”孙少静说。
远村畜业养殖基地两个养殖场有150多名工人,月平均工资至少2600元。如果猪价偏低,小规模养殖户承担不起亏本的风险,就会出现清空猪场给别人打工的现象。
不过,今年形势开始大逆转。
“有的猪场把猪养到250斤了也不肯卖,还等着价格上涨呢。”孙少静告诉记者,“前些天,猪贩子天天围着猪场转,经常看见几家猪贩子相互抬价。”
“我觉得这轮价格上涨,原因很简单,就是猪少,不是因为有什么资本在炒作。”孙少静表示。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引发今年猪肉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是供需失衡。即便各路资本纷纷涌入,生猪存栏量一时间很难恢复。
“先不说建猪场的时间,就算现在买进150斤左右的种猪,先要喂两个月,再过3个月才能配种,然后小猪还要经过6个月育肥才能出栏,前前后后一年多过去了。”孙少静说,“生猪存栏量很难恢复到去年的水平,估计一直到年底前,生猪收购价不会低于每斤8元。”
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马闯也认为,由于生产成本高,支撑力强,下半年猪肉价格有可能下调,但下调幅度不会太大。
流通环节利润偏低:
高肉价催生“注水肉”
北京四道口水产品批发市场一位秦姓摊主介绍:“现在的猪肉都要注水,不注水利润就要下降,关键是看注多注少,而一般消费者是看不出来的。”
与养猪行业的大起大落相比,猪肉流通领域显得波澜不惊。
记者以采购人员、消费者等身份进行暗访发现,不论是猪肉批发市场还是超市肉柜,在这轮肉价上涨过程中,其利润波动幅度均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