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十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1%,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创31个月新低。值得注意的是,在春节消费旺盛及部分商品价格上涨的情况下,1月份CPI仍创下近两年来的新低。摩根大通证券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受春节因素影响,很多商品价格没有下降,这暂时对CPI停留在正区域有所帮助。
虽然1月份属于传统春节消费高峰,但统计局月环比显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2008年12月份上涨0.9%;食品价格上涨3.3%,其中蔬菜价格上涨22.4%,鲜蛋价格上涨0.8%。
特别需关注的是,在非食品类消费品中,衣著类价格同比下降2.7%,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2.5%。受房地产市场疲弱影响,居住类价格下降2.3%,其中,水、电及燃料价格下降0.4%。
对于旺季不旺的现象,龚方雄认为:「经济数据由于春节因素1月份和2月份要连在一起看,2月份CPI有可能进入负区域,有可能进入通缩区域,上半年CPI变成负的可能性非常大,尤其是2、3、4月份,因为去年的基数比较高。」
猪肉价格大降13%
虽然1月属于春节期间,但对食品价格拉动却并不像前几年明显。统计显示,1月份CPI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2%,非食品价格下降0.6%,其中猪肉价格下降13.3%。
自2007年以来,中国CPI指数持续大幅攀升,以猪肉为代表的食品价格成为CPI持续大幅上涨的重要推手。但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著政府一系列促生产措施的出台,食品供给,尤其是猪肉供给矛盾已基本得到缓解。
虽然CPI维持较低涨幅对保证中国经济今年平稳运行有积极意义,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提醒说:「今年CPI总体将稳定在一个较低水平上,但要注意通过粮食最低收购价、生猪价格调控预案等方式保证农民的收益增长。」
不过,随著猪肉价格大幅波动,从事生猪生产的农民遭受巨大损失,生猪生产的周期效应又一次显现。有长期研究农业问题的专家对记者表示,2006年5月正值这一轮生猪价格的谷底。由于养殖收益下降,生猪生产出现萎缩又导致猪肉价格上升。面对猪肉价格的大幅上升,政府又采取措施促进生产稳定物价。去年下半年以来猪肉价格出现回落就是市场供给趋向平衡的表现。但在之前投资从事生产的中小农户却面临高成本养殖的窘境。这样周而复始,中小农户在生猪生产中十分被动,所以政府在促生产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保持物价稳定,另一方面要研究鼓励发展生猪规模化、产业化生产的措施并完善猪肉储备功能,这样才能使得广大生产者长久稳定受益。
中国经济已经见底
需要指出的是,环比数据是国际经济学界判断经济走势的重要参考指标,而国家统计局亦在其相关报告中逐步引入环比数据。目前全球主要的经济体系和大国经济数据均使用环比概念,因为环比的数据可以更好的把握最新经济增长动态。
龚方雄认为:「从环比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在第四季度已经见底。」他指出,如果按照同比数据观察,中国经济可能到今年第二季度才见底,但是按环比计算今年第二季度经济增长将接近10%,目前这种观点逐渐成为了市场的共识。他说:「今年第三季度现在很多人看中国经济增长按环比计算可能会有双位数或者是接近双位数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