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价高涨,最终获利最多的并不是猪农,而是猪肉经销商,影响的则是众多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对于这种现象,政府理当出手进行宏观调控,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解决肉价持续上涨的压力。在饲养环节,政府应出台奖励性措施,鼓励农民养猪。出台保护价收购政策。
据报道,根据国家商务部统计,全国猪肉出场价格已连续6周上涨,2007 年的猪肉涨价曾经引起CPI的疯涨,如今,CPI刚刚宣告“转正”,猪肉价格涨风又起。猪肉价格已经进入上升通道,此轮上涨或将推动下一轮的CPI上涨。
猪肉价不断上扬,粮油价格也居高不下,这些问题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热议过后是忧心肉价背后潜伏的民生忧虑。按市场经济学原理来说,肉价普涨,确实是符合市场规律的经济现象。成本高了,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必定会导致消费终端价格的上升,因而肉价的上涨可以说是上游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必然结果。
在一般人的眼中,肉价的上涨应该对养猪户有利,因为猪肉能卖出好价钱,
生猪的收购价肯定会高,最终猪农就会受益。猪农受益了,就会刺激他们
养猪的积极性,从而投放到市场的
猪肉就会更多,肉价也会相应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但事实表明,这只是基于经济学原理的逻辑推定。现实中,肉价的高涨并没有给猪农带来多大的利好,反倒是流通领域的经销商实际获取了其中的大部分利润。
为什么历次农产品涨价的好处都没有落到农民的头上?说来这些都是经销商的“潜规则”:他们打了一个“再次涨价的埋伏战”。此话何解?比如,生猪收购价涨了5% ,假设猪肉从肉工厂卖出价涨6% 就可以补回涨价的利润损失,但他们不是仅涨6% ,而是涨9% 、10% ,甚至 12% ,二级经销商又“依样画葫芦”,经销商越多,累计的涨幅越大,猪肉最终到消费者手上,价格起码涨了20% 以上。因此,每一次涨价,经销商的利润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这种现象不但在农产品市场,在药品、建材等市场也极为普遍。对于经销商来说,他们是考虑涨价的“惯性”而顺便多涨一点,使得下一次涨价也不至于手忙脚乱。他们的行为好像无可厚非,但实际上,正是这种“惯性思维”,造成物价异常波动。因为,商品市场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肉价高涨,最终获利最多的并不是猪农,而是猪肉经销商,影响的则是众多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对于这种现象,政府理当出手进行宏观调控,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解决肉价持续上涨的压力。
此外,在饲养环节,政府应出台奖励性措施,鼓励农民养猪。当前特殊时期,最好把生猪放置在与粮食同等重要的地位,出台保护价收购
政策;安排农业专家指导农民养猪,预防
疫情的发生,资金扶持农民等。农民是很现实的,只要有利可图,他们养猪的积极性自然会被调动起来。
如您养猪遇到问题,点击给我们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