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调查显示,今年以来,我市和全省、全国一样,生猪价格持续下跌。猪肉价格低,对于吃肉的老百姓来说自然欢喜,然而对于养猪户来说,却无疑遭遇了“寒流”。面对持续低迷的猪价,宜宾的生猪养殖现状如何?有何应对措施?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现状: 部分散户忍痛 “割肉”大户仍在坚守
记者了解到,菜坝镇是翠屏区的养猪大镇,年出栏生猪在5万头以上。在菜坝镇农村,养猪是农户们的传统,而如今因为猪价低迷,不少养猪户都不得已将猪卖掉,特别是一些散户。在该镇菜利村4组,以往的70户农民至少有30、40户在养猪,如今只得约10户还在养。
与一些散户的消极态度相比,养猪大户似乎更愿意在危机中等待行情好转。在菜利村6组村民黄祖彬的规模养猪场里,记者见到,一名工人正在忙着为猪儿们拌猪食,偌大的养猪场里几乎每个猪栏都是满的。虽然目前生猪的价格比较低迷,但黄祖彬并不准备马上将猪卖掉,他想再观望一下行情。黄祖彬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头品种优良的仔猪价格在400至800元之间,按养到300斤计算,需要约800至1000元的饲料费,再加上打预防针、猪儿生病花去的费用,养一头猪的成本就要1000多元。按目前较高的市价5元5毛来算,一头出栏的300斤大猪也就才卖1650元左右,除掉成本,几乎没有赚头,说不定还会亏损。“实际上,不少生猪的价格大多还不到5元,现在卖猪真不划算。”黄祖彬说,最近,他在积极关注国家出台的稳定猪价的相关措施,希望能从中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
原因:市场供大于求是直接原因
市畜牧局生产发展科科长张义琅告诉记者,如今的生猪价格低迷是全国性现象,最直接的原因还是市场供大于求。
据了解,其实生猪价格低迷,从2008年5、6月就已经开始,去年6月有一定回升,一直到去年年底。此后,猪价便一路走低直到现在。张义琅分析有如下几个原因,受整个宏观经济低迷的影响,人们的消费也比较低迷。2007年,国家出台一系列扶持生猪养殖的政策,大大提高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促进了母猪数量增长很快,造成产能过剩。目前,全省的生猪能繁比重已超过了10%,通常来说,8.5%左右就比较合理了。春节过后是传统的消费淡季,人们对猪肉的需求量下降,也造成猪肉价格低迷;周边省份及沿海地区的区域性疫情对生猪价格也有一定影响;今年西南干旱,不少地方严重缺水,无法喂养生猪,不少养猪户只得将猪提前出栏,大量的生猪流入市场,对猪价也有一定的影响。
对策:相关部门积极扶持养猪户展开“自救”
生猪是我市畜牧业的支柱产业,也是全市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针对严峻的形势,我市畜牧部门加快落实生猪惠农政策,实施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项目、生猪适度规模养殖示范项目等,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扶持发展年出栏500头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51个,年出栏50—100头适度规模养殖户1698户,将政策补助资金及时落实到养殖户,稳定养殖积极性。
同时,各级畜牧部门密切关注生猪市场的价格变化,加强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动态监测,及时发布市场预警信息。积极做好生猪重大疫病防控,截止3月底,全市生猪重大疫病强制性免疫550万头/份,有效地帮助养猪户防范疫情风险。此外,畜牧部门还组织畜牧专家和技术人员加强对规模养猪户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引导他们优化猪群结构,及时淘汰生产力低下的老弱母猪,积极推广节本增效饲养管理技术,指导养殖户合理利用农副产品饲料资源,降低饲养成本,最大限度降低养殖亏损。
面对生猪市场的“寒流”,养猪户们也在积极想办法应对。黄祖彬告诉记者,他们镇上的养猪户们组建了养猪协会,通过协会与某饲料公司达成的协议,会员们在该公司可以以更优惠的价格购进饲料,这为他们降低了一些养殖成本。此外,会员们还定期开会,互相交流市场信息,掌握市场需求动态,以期以更优的价格销售生猪。
菜利村4组村民岳良春的养猪场里目前还有180头生猪,面对猪价的低迷,他不仅没有大规模地出售,还正准备积极补栏。“我的养猪场里有母猪,可以自繁自养,节约了买仔猪的本钱。此外,多喂些青叶饲料,少喂点精饲料,也可以节约养殖成本。”岳良春说,通过这些手段,在如今猪价低迷的情况下,他还能保证出售自家的猪不亏本,甚至还有点儿微薄的利润。虽然这一季的市场行情不好,但根据以往的经验,到了今年下半年即传统的消费旺季,猪价会有所回升,为此,他正打算积极补栏,静候下一个“春天”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