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保生猪产品安全与有效供给?如何继续保持川猪等畜禽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优势?8月10日,全省规模养殖场(小区)万人培训行动计划启动仪式暨首期培训在遂宁市举行。
为全面提高我省规模养殖场执业兽医技能和动物疫病防控水平,我省将用3年时间,实施规模养殖场万人培训行动计划。
困境
防疫水平差,成为生猪发展瓶颈
近年来,我省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畜产品保障基地,四川生猪产量、市场销量和外调量均居全国之首,畜禽规模化养殖发展迅速。
遂宁是全省现代畜牧业试点市之一,全市有万头猪场85个,去年生猪出栏484万头。遂宁市畜牧食品局局长付勇介绍,目前,全市还没有一个能达到国家验收的二级和三级安全生物实验室,随着技术发展和新疫情的出现,几年前的检测设备已达不到现在的要求。同时,由于农村养殖户、兽医水平低,乱用药、错用药的情况时常发生,严重影响生猪的产量和质量,成为了生猪发展的一个瓶颈。
“不止是遂宁,这样的现象在川内很普遍。”省人大农委副主任文心田坦言,目前,我省还存在畜禽规模养殖防疫制度不健全、驻场执业兽医及防疫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而与此同时,生猪养殖场主纷纷扩大养殖规模。
“规模化养殖,本身是好事,但是,如何确保生猪产品安全与有效供给才是川猪发展的重点。”文心田说,加强培训,提高防疫人员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探索
防疫体系全覆盖,启动万人培训计划
“从省、市、县、乡、村,建立各级防疫机构,形成防疫体系全覆盖。”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省动物防疫协会会长余勇说,近几年,全省畜禽防疫体系建设投入5亿余元。随着中央加大对基础防疫经费投入,今年,四川获得追加经费1680万元。
“除了要加大硬件投入,更要提升防疫人员的技能水平。”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省动物防疫协会联合制定了《四川省规模养殖场万人培训行动计划》,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对全省所有种畜禽场、畜禽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及生猪专业合作社执业兽医骨干和负责人培训,培训总人数将达1万人以上。
此次万人培训行动计划将采取分级、分类培训与技物培训相结合的方式,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和规模场需求,将政策法规、实用动物疫病防治和健康养殖培训贯穿始终。生猪养殖疾病防控专家、四川大学教授王红宁认为,培训的目的,就是将科研人员研究的最新成果,通俗易懂地传递给养殖人员,提高养殖人员和兽医的水平,从而杜绝违禁药的乱用、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