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是老百姓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品,然而这个再普通不过的食品却总是牵动着老百姓及相关部门的神经,它的价格好似过山车,忽高忽低,有些让人琢磨不透。目前,猪粮比价已经处于6:1盈亏平衡点以下,生猪价跌破“预警线”。现在首府养殖户是什么情况,市场销售情况又如何?近日,记者走访了首府周边的养殖户及猪肉市场,对猪肉降价后的一系列现象及反应进行了调查采访。
4月8日16时许,记者来到东瓦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内的蔬菜副食肉类区,各家摊位前都摆放着新鲜的猪肉,但前来购买的顾客并不多,整个大厅显得冷冷清清。
“腰条多少钱?”“8块5一斤,便宜卖了。”记者询问了多家摊位后发现,大部分摊位猪后座肉卖9元/斤,腰条肉和前肩肉的价格为8.5元/斤,还有一户商家甚至挂出鲜猪肉7.5元/斤的牌子。
摊主李万军告诉记者,过年的时候,猪肉的价格在13元~13.5元/斤,可是一过正月十五,猪肉的价格就一直呈下降趋势。“隔三差五降两三毛,价格低了可销量却上不去,我现在每天只进两三头猪,卖不动,棒骨6块5一斤,没什么人买。”
当记者问起猪肉降价,销量低的原因时,李万军表示,前段时间黄浦江漂浮死猪事件和近期的禽流感疫情,对猪肉的销量有一定的影响,不过主要的原因还是供大于求。“去年猪肉价格高,一个猪能挣100~200元,所以大家都养猪,猪多了,出栏量就会增加,供大于求,价格自然就低了,等到五一以后,猪肉价格估计能回升。”李万军说。
记者在蔬菜副食肉类区停留了半个小时,前来买肉的顾客寥寥无己。距离关门还有不到一个小时,平日里,李万军摊位上的猪肉基本都能卖完,而今天却还剩七八十斤的猪肉摆在案板上。“明天可以不用进了,把这些肉卖了就行。”李万军无奈地说。
4月9日9时,记者来到食全食美美通首府无公害食品物流中心的肉食大厅。这里的猪肉价格比呼和浩特市东瓦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还要低一些,腰条8元/斤,后座8.5元/斤。多家摊主纷纷表示,最近的销量也很低。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与春节期间的猪肉价格相比,4月份以来猪肉价格每斤下降了4元左右。
虽说猪肉价格仍旧“跌跌不休”,但这并未引起市民购买猪肉的热情。近日,记者采访了多家销售猪肉的摊主,摊主们均表示猪肉销量不如从前。4月10日10时,记者在呼和浩特市东瓦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见到了前来购买猪肉的市民王大娘,她刚买了两斤腰条,打算回家给老伴做顿红烧肉。这是自3月份以来王大娘第一次来买猪肉,而这之前,她基本上每周都会来买上几斤猪肉。
“过年的时候家里买了好多猪肉,一直没吃完。而且过年期间天天大鱼大肉,吃到后来都腻了,最近我和老伴儿吃得比较清淡,今天早上他说馋肉了,我就想着过来买点。”王大娘对记者说。
而3月初,黄浦江死猪漂浮事件和3月底的禽流感疫情,也让一些市民对肉类食品望而却步。
猪肉价格的高低直接关乎着养猪户的经济效益。今年元宵节过后,猪肉价格一直走下坡路,一些养猪户整天悬着一颗心。
一些养猪户表示,现在卖猪肉肯定是赔钱买卖,只不过是赔多赔少的事儿,他们也不敢算细账。“还算啥呀,不管怎么算都是赔钱,所以算账也没用,越算越心烦。”养猪户张喜威牵强的笑容中流露出难以掩饰的无奈。张喜威是玉泉区董家营村的养猪户,养猪近十年来,他经历了猪肉价格的起起落落。
4月9日上午,记者本想到张喜威的养猪场去采访,可他却为了省钱到距离养殖场很远的成吉思汗大街附近的饲料厂去买豆粕,无奈,记者只能等到下午。当日14时30分,记者见到了张喜威和他的妻子武珍梅,他们已经从饲料厂买好了豆粕。武珍梅对记者说:“我们养殖场附近也有饲料厂,也能买到豆粕,可是为了省点儿钱,我们就到成吉思汗大街附近的饲料厂去买,那儿的便宜。今天买了两袋鱼粉、四袋豆粕,一袋70公斤的豆粕270多元,能比我们附近的饲料厂便宜几十块钱……”随后,记者跟随张喜威来到了他们的养猪场,7000平方米的大院里,除了两排旧猪舍外,去年张喜威又盖了一排2000平方米的新猪舍,不过里面还未装修,张喜威说:“现在猪肉市场行情不好,我也不准备做猪舍了,准备用它养羊呢”。
这么多年来,张喜威的养猪场已经投入了200万左右,当记者问道“养猪这么多年,挣到钱了吗?”他笑着对记者说:“养猪行业就是不稳定,一年涨两年降,前期挣点儿钱,后来又慢慢赔进去了。这么多年了,我从来没算过细账,赶上什么行情,肉就卖什么价。”与张喜威有同样想法的还有郭永忠,他是玉泉区小黑河镇的养猪户,养猪已经10年了,现在他养了200头猪,除了自己在美通菜市场卖点儿,其余的都卖给了别的肉贩子。郭永忠对记者说:“有些人以为养猪很挣钱,其实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儿。挣一年赔两年,而且最近这几年饲料、人工费都在涨,算下来挣不了多少钱,所以我养了这么多年猪,从来没算过细账,尤其是像现在这种情况,更不能算账,越算越麻烦”。
张喜威的养猪场现在有300多头猪,这些猪一天要吃价值1700~1800元的饲料,主要以玉米、豆粕、麸皮为主,现在这些饲料的价格都在不断上涨,去年这个时候的玉米价格是0.95~0.96元/斤,现在的玉米价格是1.1元/斤,麸皮去年的价格是0.7元/斤,现在的麸皮价格是1元/斤,此外人工费也在不断上涨,而猪肉价格却在下降,所以造成养猪户赔钱。
在养猪场,张喜威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头猪从小时候到出栏得喂6个月,需要900斤饲料,大约1700~1800元,投入这么多钱,能养出毛重210~220斤的一头猪,按照现在的价格,这头猪才能卖到1500~1600元,算下来,一头出栏猪赔200元左右。在记者采访过程中,碰巧附近面粉厂的工作人员给他们养猪场送来了10袋麸皮。“这几天没钱了,只能暂时赊账,等卖了猪才能给钱。我让人家送20袋,结果人家给送来10袋,这些也喂不了几天。”张喜威说。张喜威最多养过700多头猪,这几年猪肉市场行情不景气,数量也在减少。现在他的养猪场里已经有四五十头猪可以出栏了,可是现在的价格让他进退两难,卖吧,担心猪肉过几天会涨价,不卖吧,钱赔得更多,心里很矛盾。最后他决定还是再等等,盼望着猪肉价格能涨点儿,这样他能少赔点儿。“也等不了太长时间,最多再坚持一个多月就得卖了,不然养得时间越长赔得越多”。
比起张喜威,郭永忠稍微好些,他养了200头猪,“现在这样的价格,养得越少损失就越小,养得越多赔得越多”郭永忠对记者说,不算人工费,现在每头猪大概赔200元,加上人工费,一头猪赔270~280元。
张喜威他们村里,好多人家都是以养猪为生,猪肉价格大跌后,一些养猪户撑不下去只能改行干别的。张喜威的一个亲戚前不久就把猪陆续处理掉了。“我那亲戚看我养猪挣钱,就从我这里买了几只小猪回去养,他养得不多,看见现在价格不好,转手都买了,他养得少,说卖就能卖,像我养了这么多年,不是想出手就能出手的。去年新盖的2000平方米的猪舍原计划是扩大规模的,现在已经没有这个勇气和积极性了。现在羊肉价格高,我也准备养一些羊”。张喜威对记者说。
这些年来猪肉价格起起落落,也使得郭永忠失去了养猪的信心,他也准备改行干别的。郭永忠对记者说:“现在羊肉价格好,养羊肯定比养猪挣钱,我已经选好养羊的地方了,在和林县公喇嘛承包了5000亩草场,今年先做基础工作,种草、修路,明年开始正式养羊。”
4月5日,猪肋条肉、猪带皮后腿肉全区平均零售价格分别为10.86元/斤、12.17元/斤。环比, 猪肋条肉、猪带皮后腿肉价格分别下降4.74%、2.80%。同比, 猪肋条肉、猪带皮后腿肉分别下降8.66%、7.87%。
去年过年期间,各地生猪集中出栏,造成生猪出栏过盛,使得目前市场形成供大于求的现状,另外,夏季本身是肉类消费淡季,市场需求量相应减少,所以猪肉价格逐渐下降。因此,建议国家加大收储力度,保护养殖户的利益,也建议养殖户从散养逐渐向规模化养殖转变,降低养殖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目前猪肉价格低,今后可能会导致养殖数量减少,今后一个时期可能又会引发新一轮的价格暴涨现象,因此,希望养殖户把握猪肉价格波动走势,避免集中屠宰销售,同时养殖户应把握好出售时机,获取更好的利益。
记者从自治区商务厅了解到,目前我区储备肉暂时还没有启动,不过已经出台储备肉管理办法,目的就是调控肉类市场,3月份已经上报自治区政府。
对于猪肉价格暴跌现象,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于光军认为,猪肉价格暴涨暴跌是长期存在的市场现象,由季节性消费、生猪饲养周期性、散户饲养所占比例较大,且近年来散户的饲养规模在不断提高、生产销售面对全国大市场、加工业消费比例不断扩大等原因所导致,本轮暴跌是这种规律的反映。即价格低的时候大量出栏、停止补栏导致后期供给减少,供给减少带来价格上涨,高价位持续一段时间后会吸引养殖户恢复饲养、其他资金也进入养猪行业,又会带来供给旺盛,达到一定水平后继续呈现一个供大于求的轮回。“归根结底,猪肉价格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所以,才会有国家收储调控市场供求关系:供大于求的时候国家买进、供小于求的时候国家卖出。”于光军说。近年来,大型养殖公司规模化饲养比例不断提高,加工企业收购进行加工比例提高,延长了价格变动周期。猪肉是CPI检测价格的商品,其价格波动会直接影响CPI指数的变化。
下一步猪肉价格的走势会继续沿上述规律运行。他建议,养殖户一定要想办法建立一个能够保证销售的通道,与购买方建立好关系,在困难的时候,购买方也能帮助解决一些难题。由于养殖户散,保证不了经常性的供给,所以养殖户之间应该尽量联合起来,把销售渠道稳定住,制定一个本地化的营销策略;还有就是建议养殖户搞一个供销社,通过各种方式,把养殖和销售能够形成一个产业链条,创新商业模式。同时也希望政府相关部门把收储工作做好,建立一个好的储备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