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严格的环保法在2015年1月1日施行,猪场排污将会成为猪场的重头工作之一,越来越多的养殖企业将会在排污一事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最近几年,国内和国外一些研究小组都对猪场污渣及粪便进行了生物再利用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可以预见,如何将猪场排污物再利用,并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是养殖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风雨过后才有彩虹,迎难而上,抓住契机转变发展方式,前景将会更加光明。
食品安全事件引发了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的关注,社会总体收入水平的提高也使我国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得到提升,越来越倾向于购买更安全和更优质的产品。
2014年,小散优势尚存,大家也为到底是规模化养殖好还是传统模式更适合中国争论不休。从长远看,养猪业的微利时期已经到来,专业养殖将淘汰非专业养殖,养殖型企业也将转变为经营型企业。而且,散养户和一些规模较小的猪场,很难得到国家政策上的支持。从我国国情出发,养猪合作社是将小规模养猪场整合起来发展的最佳平台,借上国家支持的东风、小型猪场发展的需要,一定会迈向繁荣发展的未来。
调整生产结构,调整总体产能将是2015年畜牧行业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畜产品产销快速增长,在消费快速增长的过程中,畜产品消费总量当中有了泡沫。这个泡沫主要是浪费型消费和过度型消费。自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之后,不符合规定的浪费型消费和过度型消费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畜产品消费逐渐回归正常,进入了新常态,而我们的生产方式也将发生改变。
近年来,养猪利润持续下滑,直线下降。据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出栏一头100公斤的肥猪,能赚400余元;2012年和2013年则分别降到75元和50元;进入2014年,陷入全面亏损,4月份和7月份每头猪分别亏损300余元和70余元。
养殖亏不起。怎么应对养猪利润下降现状,走出陷入全面亏损的困境呢?首先要看到一个事实,消费决定生产,而肉类产量增长又影响生猪出栏增长速度,进而影响到养猪户的积极性。看起来,市场对肉类的需求量不高,所以增长速度不快。那么是什么影响了消费需求市场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总体来看,或许肉类消费群体、需求均趋稳,无法出现太猛势头,毫无疑问,在消费市场需求趋稳的背后,还有更复杂的因素。
现在疫情形势越来越复杂,成为一个令消费者感到不安的因素;近年来瘦肉精等突发事
件增多,肉类安全问题引发了市民质疑和焦虑,影响了需求;其次追求生活品质的消费群体越来越庞大,对肉类消费有所选择。
如何破解消费市场出现的疲软甚至下滑问题呢?走转型升级之路应该是最好的办法。可养殖业又怎么走转型升级之路呢?要仔细揣摩消费者的心思,瞄准市场。
在成本可能上涨的形势下,走精品之路、诚信之路,树立诚信品牌,打造安全、可靠的品牌企业,以信得过的肉类安全和产品质量取信于消费者,即使价格适当高一些,消费者也愿意接受,或者说从普通市场中分离出“高端市场”,做精品生意,既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又闯出了一片新的天地。
中国养猪业新常态时代已经来临,养猪人无法逃避,只有通过武装自身来迎接新常态时代的到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唯有做好万全的准备才能时刻迎接挑战的来临。2015年,无论是规模猪场还是散养户都应该找准自身的定位,量体裁衣,寻求适合自身的发展思路,只有这样才能经受住市场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