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媒体主要聚焦在这四大方面:畜禽污染防治、病死畜禽处理、“互联网+”旋风刮起、猪价拐点何时到来及养猪企业行业如何应对低迷期。
趋势愈发明显:1、生态和健康养殖必然要求;2、食品安全监控愈发严格;3、农牧行业互联网应用快速发展;4、养猪行业企业(猪场)的转型和升级势在必行。
趋势的另一面,其实就是洗牌;所谓洗牌,就意味着行业格局会发生改变,利益会一定程度地再分配。
生态和健康养殖、食品安全、养殖业行情等多种因素,将会削弱甚至淘汰一部分综合能力欠佳的企业;或在此时此刻,为这些企业埋下“定时炸弹”,未来一天引爆危机。尤其是养殖终端,那些产能落后、跟不上时代要求的养殖场,终究要退出市场,腾出空间给其他人。
一季度,养猪行业是农牧最热门板块,因此我们聚焦在此。
今年一季度,牡丹江地区的生猪存栏数为105万头,比去年同期下降4.6%,虽然这个百分比数量不多,但具体到数量上,减少了5万多头。生猪存栏数量的减少,预示着养猪户的积极性在降低,特别是今年春节期间,每斤猪肉约七八元钱的价格,让所有养猪户都认为赔钱,有些养猪户甚至决定不再养猪。
牡丹江地区猪肉价格每斤七八元左右的低迷价格,已持续了一年半以上的时间了,由于养猪卖肉不赚钱而且赔钱,影响了养猪的积极性,一些养猪户选择了杀猪不再养,或者赔钱这段时间不养,观察一段时间,等待合适的机会再决定。
有关人士称,畜牧部门不介入猪肉的市场零售价,但是,畜牧部门掌握活猪的收购价,此前,牡丹江地区每斤活猪的收购价低于6元钱,至少持续了一年半以上,这个价格,让养猪户特别赔钱。市畜牧部门测算,根据相关公式,以目前的猪肉饲料价格来测算,活猪的收购价每斤至少要7.5元以上才合理,才能让养猪户不亏本,并且略有赢利。
按照以往的养猪惯例,猪肉价格通常在涨涨跌跌、往复循环的怪圈里挣扎。现在也是如此。据市畜牧部门有关人士介绍,现代化的流通手段,让全国各地的猪肉价格基本相似,如果哪个地区出现猪肉价格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那么,全国很多地方的贩猪户就会盯上,想方设法往那里卖猪,想赚差价。
正因为如此,从全省来看,各城市之间的猪肉价格相差无几,有的每斤也就差五角钱左右。
而从本地猪肉价格走势来看,虽然此前一年半时间里猪肉价格过低,让百姓得到了实惠,但从长远来看,对百姓并不利。因为猪肉价格过低,养猪户赔钱,导致活猪的数量减少,此后猪肉价会因为猪的数量减少而再度上涨,并且有可能涨势很大。
猪肉的市场零售价应达到每斤12元左右,即活猪的收购价达到每斤7.5元以上,养猪户才有可能赚到钱,这个价格持续下去,才有可能保证养猪户不大规模杀猪、猪肉市场的价格稳定,不再大涨大跌。否则,猪肉价格达到每斤十六七元的情况今后便可能还会重现,让消费者叫苦不迭。
猪价低迷,养猪不如外出打工。而且,现在生猪从养殖到销售中间的诸多环节,只有养猪环节有可能赔钱,其余环节都是层层加价,不存在赔钱现象。所以,现在小规模的农民养猪户越来越少,大规模的养猪户越来越多,牡丹江周边万头以上养猪厂已达六七家,这样大规模的养猪厂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短期的赔钱也不会让其马上关门,也有利于稳定猪肉市场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