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肉比,指的是猪每增重一公斤所消耗的饲料量。料肉比越低,则表示饲料利用率越高,越有利于降本。
统计了9家猪企最新公开的料肉比数据,整体处在2.5-2.8之间。其中,前三名均来到2.5区间,彼此差距非常小。
神农集团以2.5的最新料肉比位列第一,不过数据显示,神农的料肉比一度突破过2.5,2024年9月曾达到2.49。其次是温氏股份、巨星农牧,料肉比分别降至2.56、2.57。
断奶仔猪成本,涵盖了这一阶段的饲料成本、人工成本等支出,也是一项重要降本指标。从12家猪企的最新断奶仔猪成本来看,整体提升是非常明显的,和一年前>300元占绝对主流相比,已有半数进入260-300元区间。
其中,牧原股份、新希望以260-270元/头的成绩领先。
温氏股份披露的1月猪苗生产成本虽稍高于300元/头,但在2024年10月曾降至290元/头以下。
正邦科技虽然稍落后,但下降幅度不小,据其表示,2023年底近600元/头的断奶仔猪运营成本,不到一年已下降至400元/头以下。
PSY水平是决定养殖效益的首要因素,指的是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数量,用于跟踪母猪的产仔能力变化。
12家上市猪企从2024年下半年至2025年公开的PSY数据,已全部进入25-29头的区间。
前5名的PSY都已接近30头。其中,神农集团透露1月PSY为29头;牧原股份虽表示近期PSY在28左右,但2024年12月曾超过29;巨星农牧2024年全年平均PSY超过28.5头,其中,在2024年二季度已达到29以上;天康生物则在3月表示,目前整体PSY已达27,部分优秀厂区更是超过30。
如此来看,首个PSY突破30头的上市猪企,或许很快就能出现。
生产指标的综合提升,对各猪企的成本下降带来了积极影响。
从数据看,目前已有4家企业冲进12-13元/公斤的第一梯队;13-14元/公斤的第二梯队占比最多,有7家企业;此外,第三梯队和第四梯队也各有3家企业。
神农集团、牧原股份、温氏股份成为最新成本榜TOP3,分别为12元/公斤、12.5元/公斤、12.6元/公斤。其中,成本第一的神农集团,也同时摘下了PSY和料肉比的第一名——可见养殖成绩的提升对于降本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我们也能看到行业之间的成本差距还在拉大。尤其在当下,养猪业已进入微利时代,如何从技术创新、生产管理、疫病防控等方面加强成本控制,仍是全行业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