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近年频繁出台的政策,我国对养猪环保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013 年黄浦江死猪事件成为行业转折点,此后,一系列政策法规相继出台。
2014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明确要求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相应的粪便、雨污分流及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
随后,“水十条”“南方水网生猪养殖布局调整”“十三五规划” 等政策陆续落地,对养猪环保治理提出了更为严格、细致的要求。
2024 年,农业农村部优化生猪产能调控机制,在促进产销适配的同时,也对养殖环保提出了新的期望,推动行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
然而近期,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公布的一批畜禽养殖污染类环境违法典型案例,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生动地展现了养猪环保问题的严峻性与紧迫性。
01
一、新化县某农牧有限公司
行为:通过暗管将未经完全处理的养殖废水直接排放至外环境,同时在养殖场周边农田违规露天堆放大量猪粪渣。对周边水体、土壤和空气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
处罚:娄底市生态环境局新化分局对其处以 48.27 万元罚款,并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直接责任人员实施行政拘留。
结果:该公司最终拆除暗管、清理污染土壤并升级改造污染防治设施,付出了沉重代价。
02
二、衡南县某农牧公司
行为:养殖场西侧下风向异味明显。经监测,氨浓度最大值达 3.73mg/m³,超过《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厂界标准值 1.49 倍。恶臭污染不仅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处罚:衡阳市生态环境局衡南分局对其罚款 28 万元。
结果:该公司随后采取多项整改措施,才使恶臭指标达标。
03
三、石门县某种猪场
行为:该种猪场在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未经自主验收的情况下,于 2023 年 7 月投入生产活动,违反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处罚:常德市生态环境局依法实施 “双罚制”,对公司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分别处以罚款。
结果:该种猪场最终在 2025 年 5 月 27 日完成自主验收。
面对养猪环保的压力与挑战,养猪场应积极作为。首先,必须提升环保意识,深刻认识到环保不仅是法律要求,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其次,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根据养殖规模和实际需求,建设完善的污染防治设施,如干湿分离设备、沼气池、污水处理池等,确保养殖废水和粪污得到有效处理。
2、积极采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工艺,如异位发酵床、生物除臭技术等,提高污染治理效率。
3、加强与科研机构、环保企业的合作,引进先进的环保理念和技术,提升自身的环保水平。
4、注重粪污的资源化利用,通过生产有机肥、利用沼气发电等方式,实现废弃物的变废为宝,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养猪环保越抓越严是大势所趋,这不仅关乎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关系到养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湖南省这些典型案例的剖析,我们看到了养猪环保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也明确了应对之策。
只有养殖业主积极承担起污染防治的主体责任,政府部门加强监管与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关注与支持,才能实现养猪行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让养猪业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