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价格上涨,养猪户今年有钱赚,看似正常的生猪产业背后却有鲜为人知的故事,记者调查发现,过去几年波动巨大的肉价逼退了一些养殖户。
四川生猪监测预警系统数据显示,8月第二周,四川猪肉零售价格已经达到了30.78元/公斤,同比增长近六成,创下了该系统开始监测数据以来的历史新高。
成都商报记者所获数据显示,进入2011年后,猪肉价格几乎一直在22.5元/公斤以上的价位高位运行,从今年2月春节后一路小幅攀升到4月上旬的峰值后,下探至5月中旬止跌回升,持续走高到现在连创新高。
四川是生猪养殖大省,记者连续在四川展开调查发现,猪肉价格飞涨,而养猪户的确在赚钱,但是他们却表示“骑虎难下”,这又是为何呢?
样本1
“骑虎难下也要一直骑下去”
采访对象:新津县七星养猪场负责人 余忠
性质:规模养殖场
因为养猪,37岁的余忠在新津县也算小有名气,在这一行摸爬滚打12年后,他经营的七星养猪场,已成当地规模最大的养猪场之一。这座养猪场目前有种猪400多头,存栏生猪4000多头,如果按每头母猪一年产仔2.2次计算,正常情况下,年商品猪出栏量可以达到万头左右。按照目前商品猪一头可以卖2000多元的行情计算,一年下来,猪场可以有约2000万元的收入;若按当前自繁自养场户平均利润450元/头左右计算,年毛利润在450万元左右。
不过这位大猪倌却向成都商报记者表示,养猪行业起起伏伏,要三到五年,是亏是赚才可见分晓,“养猪,其实是件骑虎难下的事……但骑虎也要一直骑下去”。
余忠的目前养猪事业,除了自己的本行养殖,他已开始涉足这条产业链条上的饲料加工,以及加工零售猪肉的环节,对于养猪户来说,这是节流开源的大事。
养猪,饲料是最大的成本,占据了养猪所有成本的七成左右。对此,余忠的应对是办起了自己的饲料加工厂。一年下来可以加工3000多吨饲料供养猪场使用,差不多是一个小型饲料加工厂的产能,可以节省150万元到200万元的成本。他表示,“如果不办这个厂,就相当于在为饲料厂养猪。”如果不这么做,在前几年经历了两场大疫病,几乎是“颗粒无收”之后,猪场很可能早就垮了。
建立饲料加工厂的做法,可以看作余忠打通产业链的第一步。去年起,余忠联合几个大户建起了养猪专业合作社,与成都的朋友一起开起了冷鲜肉销售公司,通过自建专卖店和走超市路线,在成都开始卖起了冷鲜肉。余忠很看重这块市场,计划即使这几年不赚钱,也要先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再说。
按照目前高企的猪价,余忠现在的日子可谓是风光无限。但他却表示,对于这个行业来说,账不能这么算。因为从母猪怀孕到生猪出栏,每头猪的生长周期大概在10个月左右,所以今年的产能要在明年才能看出效益来,而这近一年的时间里,谁都无法保证会不会有疫病,市场又会不会来次过山车似的价格反转。
“去年可能亏,今年可能赚,所以养猪业是要在三到五年周期内,综合来看到底有没有赚钱。”正因为如此,在这个行业坚持活下去很重要,但活下去也并不那么容易。余忠告诉记者,面对着市场的波动,养猪场更高的环保要求,以及疫病风险,2007年时进入这个行业的养殖户现在已经有很多退出了。“但我不能退,这么多年来猪场滚动发展,几乎全部身家都投进去了,只能继续做下去,不然之前的投入都打水漂了。”
样本2
“现在不赚钱是骗人的,但我还是恼火啊”
采访对象:双流县三佳农牧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 谢祖林
性质:规模养殖场
见到成都商报记者时,成都双流县三佳农牧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三佳农牧)负责人谢祖林正在忙着接电话,而一通电话之后,回到记者提的问题“现在养猪到底赚不赚钱?”他直接答道:“目前这样的猪肉价格,说不赚钱是骗人的,但你也看到了,我现在还是很恼火……”
这通电话里,谢祖林和养猪场的债权方协商债务的有关事宜,这段时间他为这件事情焦头烂额。而谢祖林认为,从2007年起开始经营的三佳农牧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几年来市场过山车似的价格波动是因素之一。
谢祖林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养猪,在多年的发展后,他的养猪场规模已经达到了2000多头的年出栏量。而到了2007年猪肉市场红火时,他想再干一票大的,于是和其他6个股东一起投入了一千多万元,也借了数百万元,开始建起了三佳农牧。这个大养猪场占地达到了500亩,20多个50米左右长的猪舍分布在山坡和平地间,在谢祖林的设想中,这里将是一个年出栏量达到万头的大养猪场,但现在能够利用的“产能”却只有当初设计的一半。
三佳农牧的仔猪为自繁自养,可以比外购仔猪节省不少成本,算下来每只仔猪的成本约在300元左右;有1/3的饲料通过养殖场内的空地种植可以自行加工产出,也能省下不少钱。三佳农牧里的猪比外面散户的猪会养得更重些,如养到240斤~250斤左右时才卖,吃的饲料也要多一些,一般要吃700斤~800斤粮食。按目前10元/斤的商品猪价来说,一头猪可以卖到2500元左右,除开雇佣员工的人工成本和电费等费用的摊薄,这样看起来,一头猪可以赚到500元的样子。
但谢祖林告诉记者,对于这种大养殖场来说,规模如果不能达到当初设计时的情况,土地租用的成本就难以摊薄:这里500亩地一年的租金就有几十万元,按照目前利用起来的“产能”,一头猪就要分摊100元左右的成本,所以还得再从前述的500元里把这部分提前扣出来,一头猪的利润在300元~400元。
这样的利润水平在外界看来已经相当不错,但即使是这样,谢祖林仍然觉得很恼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