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球大豆供需状况
(一)全球大豆库存预期回升
7月USDA供需报告下调了08/09年度全球大豆的产量数据,上调了大豆进口和压榨数据,从而使库存数据在上月的基础上再次下降;对于新年度09/10年度的数据,USDA调低了期初库存,但调高了期末库存的数据,同时产量预估较6月份报告一定幅度的调高,对于国内压榨和使用总计以及出口量,有小幅增加。报告显示,09/10年度全球大豆库存将较上年度大幅增加,供应紧张状况得到改善。
(二)美国大豆库存预期增加
对于08/09年度美国大豆数据,USDA没有进行太大的调整,期末库存仍然维持在1.1亿蒲式耳的较低水平,这是自76/77年度以来的最低水平,大豆库存对用量比将创下历史最低水平3.6%,美国陈豆供应较为紧张。不过USDA同时指出,09/10年度的美国大豆出口增幅可能放慢,因为中国大豆库存庞大,另外其他国家大豆产量有望恢复,尤其是阿根廷。
对于09/10年度美国大豆数据,USDA将大豆播种面积调高150万英亩,产量大幅上调了6500万蒲式耳至32.6亿蒲式耳;需求方面,USDA将新年度大豆压榨量调高500万蒲式耳至16.8亿蒲式耳;出口量亦上调1500万蒲式耳至12.75亿蒲式耳,但上调的幅度小于产量调整的幅度,导致期末库存提高了4000万蒲式耳,对市场起到了利空的作用。09/10年度美国大豆供应状况有望得到改善,像今年这样的大幅上涨将不大可能再次发生。
(三)南美大豆产量恢复性增长
对于南美大豆数据,USDA对08/09年度阿根廷的数据没有进行调整,下调了巴西大豆库存至13.68万吨,主要原因是阿根廷大豆减产,巴西大豆出口增加。预计阿根廷2009年9月大豆库存将下降至1524万吨,去年同期为2500万吨。但是大豆供应忧虑会在2010年3月开始明显缓解,因09/10年度南美尤其是阿根廷大豆产量将明显恢复。
二、新年度大豆播种情况
随着6月底北半球大豆播种季节的结束,美国大豆实际播种面积逐渐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6月30日美国农业部公布了种植面积报告,报告预计09/10年度美国大豆播种面积为7748.3万英亩,高于3月31日种植意向报告预计,符合市场预期。
6月30日的面积报告较3月预估的7602.4万英亩增加145.9万英亩。高于3月种植意向报告中预估的主要原因是:大豆价格高涨令大豆对农户而言更具吸引力。且今年春季的天气状况料将激励农户播种更多的大豆,6月初美国中西部的东部地区天气湿润可能促使一些原计划用于播玉米的土地改为播种大豆。
春季凉爽湿润的天气推迟播种,但美国中部及南部地区过去几个月天气异常湿润,已经令2009年播种前景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伊利诺斯州中部及南部地区、印第安纳州南部地区、密苏里州东部地区天气湿润,可能威胁到2009年玉米及大豆播种。
然面积向报告的数据也属于预测与最终面积仍有一定的偏差,但从近几年来来看这种偏差不是很大,且6月报告数据要低于最终面积,因此6月30号的报告大体上能反映出09/10年度大豆供应状况。
如果面积报告预测准确,今年美国大豆面积将达到7746.3万英亩,刷新历史记录。但去年大豆产量由于在播种和生长期受到洪涝灾害的影响,单产并不高,仅为39.6蒲式耳/英亩,因此尽管去年大豆面积创历史新高,总产量仅为历史第四。从美国大豆单产趋势线以及历史规律来看,今年美国大豆单产在连续三年回落后重新回升的可能性非常高,6月供需报告估计09/10年度美国大豆单产为42.6蒲式耳/英亩,按照这个单产计算,今年美国大豆产量将较去年增加1亿蒲式耳以上,这将能大大改善由于阿根廷减产带来的大豆供应紧张的局面,美国大豆库存有望从低点反弹。另外,阿根廷大豆产量有望得到恢复,如果播种及天气正常,预计为5100万吨。因此09/10年度大豆供应较为宽松,像今年这样的全球大豆供应紧张局面将不大可能出现,美豆大幅上涨的基础较为薄弱。
进入7月,大豆作物生长进入关键阶段,这时期的天气影响对大豆最终产量的影响不言而喻,市场对天气也格外关注,任何不利天气都将成为短期炒作的题材。去年7月美国大豆产区遭遇洪水作物受损严重,CBOT大豆期价在经济危机全面爆发的背景下仍然创出历史新高,天气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今年春季美国密西西比河西岸地区的种植者迎来最佳的播种条件,使他们得以按计划播种玉米和大豆作物。但玉米作物带东部地区的农户受到降雨的困扰,播种已经远远落后于往年平均水平。据行业专家称,今年春季天气多雨寒冷,美国大豆播种耽搁,这使得今年美国大豆作物遭受亚洲锈病真菌威胁的几率大大提高。亚洲锈病真菌会导致大豆单产急剧下滑。2009年迄今为止,美国已经有23个郡发现了亚洲锈病真菌。
另外,气象专家称今年是厄尔尼诺现象多发的一年,将对部分地区的农作物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南美的干旱以及我国黑龙江省的干旱、我国华北地区的异常高温等或许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具体表现,专家推测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反常天气出现。
因此虽然之前美国农业部报告预期09/10年度新豆产量将出现大幅恢复,但这是建立在单产恢复正常水平、天气配合的基础上,也就是说一旦北半球大豆生长期的天气出现问题,美国农业部公布的供需数据便会向下调整。新年度全球大豆供需形势不确定性依然存在。短线资金也会对天气情况进行炒作,为期价添加大量的风险升水,使短期走势出现波动。
三、中国进口将放缓
自去年10月发改委宣布以1.85元/斤的价格在东北三省、内蒙古收购150万吨大豆作为中央储备后,产区大豆现货价格一改新豆上市初的颓势稳步攀升,直逼3700元/吨的国储收购价格。而同期美豆在经济衰退、大宗商品整体下跌的阴影下,价格远低于我国,进口成本一度只有3200元/吨。在利益的驱使下,产区压榨企业纷纷转向采购进口大豆,而沿海压榨企业则加大进口步伐。中国的收储举措以及过高的收储价格,大幅提升了中国大豆进口需求,使美国大豆出口量大幅增加。随着进口的大豆不断到港,进口大豆价格下滑再次拖累了国产大豆价格,为此国家不得不下达了第四批临时粮食收购计划,其中产区收购国家临时存储大豆300万吨,至此国家在产区已经收购了600万吨国产大豆。
今年以来我国的大豆月进口量均保持在300万吨以上。据海关统计,1-6月份进口大豆为2209万吨,年比同期增长28.2%。另据估计,2009年7月进口大豆可能达到428万吨,如果 6、7 月份预计到港的进口大豆能够如期运达,本年度前 9 个月(2008年10月至2009 年6月)我口大豆累计3083万吨,同比增加 448万吨。如果本年度后3个月进口量月均达到300万吨,全年度大豆进口量将超过4000万吨。中国旺盛的进口需求也令美国陈豆库存降低至1973年来的最低水平,这也是CBOT大豆3月初持续高走的主要原因。
但下年度我国大豆进口将有所放缓,主要原因是国内饲料需求下降以及国内供给增加,预计我国明年大豆进口将下降7.5%。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从今年10月开始的2009/10年度大豆进口量预计下滑至3700万吨,较4000万吨的当前年度大豆进口预估低7.5%。2009/10年度中国的收储将告一段落,且政府或将部分国内大豆储备推向市场,导致中国大豆进口需求减少。中国削减大豆进口的另一原因,在于进口豆与国产豆价差缩小。目前进口大豆港口分销价为3850—3900元/吨左右,国产大豆现货哈尔滨报价3600-3640元/吨左右,每吨比国产大豆高出两三百元,考虑到进口大豆出油率较高,这个价差较为合理,进口大豆价格优势已不明显。
面对进口大豆挤占国内市场的情况,国家决定自2009年7月1日起,我国取消大豆出口关税。但我国大豆进口量每月在300万吨以上,而月出口量仅4、5万吨。进出口量悬殊,因此取消出口关税不会对国内市场产生过大的影响,但对于消化大豆库存,保护农民利益有积极意义,也有助于打开出口市场,为国产大豆及其产品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近期我国豆粕(资讯,行情)出口就明显增加。另外据知情人士透露,商务部日前赴非转基因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调研,这次调研是国务院高层领导要求的,具体活动由负责反倾销调查的商务部公平贸易局主持,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进口转基因大豆冲击我国大豆产业的情况及其损害程度。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目前国内大豆库存庞大,供应较为充足。
四、现货价格及压榨利润情况
以黑龙江为例,国家分四批陆续下达给黑龙江省政策性大豆收购计划共55.3亿公斤。截至6月23日,全省政策性大豆已收购入库50.8亿公斤,完成计划指标的91.86%。目前农民手中仅有少量余粮,加之市场收购价格走高,手中有余豆的部分农民开始产生观望心理。目前哈尔滨地区大豆价格已经达到3600元/吨。国家收储政策有效地解决了黑龙江省农民余豆卖难问题,拉动了市场粮价逐步回升。根据黑龙江粮食市场价格监测,在国家政策性粮食收购的调控下,黑龙江大豆市场收购价由元旦前的每公斤3.40元左右,上升到目前的每公斤3.60元左右,部分区域品质较好的大豆市场收购价已超过每公斤3.80元。
而港口分销价格近期也保持在3800元/吨附近。截至7月6日,大连港报3830元/吨;日照港(600017,股吧)3840元/吨;连云港(601008,股吧)3860元/吨。随着进口大豆陆续到货,港口货源相对充裕。
在压榨利润方面,年初由于国储增收,产区大豆价格过高,而油粕价格低迷,因此油厂大部分出现亏损,最严重的时候亏损达200元/吨。近期随着大豆价格的下滑,亏损的情况才有所好转,部分油厂扭亏为盈,但由于处于消费淡季,产品购销情况不佳,油厂开工仍显不足,进入7月中下旬,油厂停工检修,供应减少,或对豆油、豆粕价格提供支撑。当前国产大豆的压榨利润为22.5元/吨,而按照进口大豆到港成本计算压榨利润为-190元/吨,国产大豆具备优势。
五、收储、抛储政策成为焦点
随着6月30日大豆收储的结束,市场开始担心政府可能会抛售大豆。国家陆续共下达了四批各种形式的大豆收储,总计725万吨,保守估计收购入库的总量也在600万吨以上,如此巨大的量如果进入市场,无疑对价格有较大的影响。截至目前,国家共组织了四次临储大豆拍卖,但成交寥寥,究其原因是国储大豆价格过高。国家收购价为3700元/吨,加上仓储、资金利息、损耗等费用,如果按照顺价销售的原则,国储大豆价格将高达4000元/吨。而目前产区油厂大豆收购价格在3500元/吨左右,压榨利润微薄,如果采购国储大豆企业是承受不起的。如果国家采取给油厂补贴的方式进口大豆销售,那么补贴的额度至少要高于300元/吨(因国储大豆质量较好,存在合理价差)对油厂才有吸引力,而据我们了解到的情况,国家给于试点企业的补贴为每吨大豆100元,显然不能满足油厂的需求。近期随着豆粕、豆油价格回暖,压榨利润好转,少数油厂尤其是东北的油厂开始对国储大豆表现出兴趣,这也是第三、第四次拍卖出现成交的原因,但绝大多数油厂对此仍持观望态度,因还有一个多月新季大豆即将上市,而今年种植成本较去年有所下降,收购国储大豆将面临较大的风险。
另外,四次的起拍价均为3750元/吨,显示国家没有降价销售的意愿,我们认为除了贯彻托市政策、维护农民利益的因素外,政府还有另一层考虑。今年我国黑龙江地区先后遭受多年罕见的干旱、洪涝和低温等不利天气,目前产区大豆作物生长状况普遍晚于往年水平,植株高度较往年平均矮8-10公分。如果7,8月份出现干旱天气,或出现早霜,那么今年我国将出现大幅度的减产,届时国家储备的几百万吨大豆将成为保障市场供应的重要资源。
六、基金减持大豆多单
上半年美豆的反弹除经济环境转好和自身的利多支撑外,商品基金持续买入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关注商品基金动向有助于把握未来走势。自3月份以来,随着农产品(000061,股吧)基本面的转好以及对通胀预期升温,投机基金热捧农产品。尤其是大豆品种,总持仓规模与净多持仓快速增加,至6月初净多比例已到达28%以上的高位水准,净多持仓比例甚至超过了2008年上半年的水平,巨大的净多持仓一方面体现投机基金对大豆积极的看涨态度同时,也暗示着投机基金单边持仓风险过大,后续继续增加净多持仓的可能性较小,反而减持净多的压力较大。从美豆资金流向来看,目前商品基金已现减持多单迹象,据CFCT持仓报告显示,截至6月23日,商品基金持有CBOT大豆期货净多单约12.1万手,较前一周削减8300手。从近两周CFTC公布的数据看,基金开始出现多头平仓的端倪,而庞大的基金净多头一旦大量减持,则对期价将产生较大的下跌压力。
七、后市展望
阿根廷减产以及中国对美豆的大量进口是推动美豆价格上半年快速上涨的主要因素。展望下半年,中国大豆进口方向将从美国转向南美,同时国储庞大的库存也使市场感到担忧,一旦这部分国产豆重新流向市场将足以使中国大豆进口放缓几个月的时间。美豆来自中国进口需求的刺激作用将明显减弱。今年美国播种面积增加,阿根廷产量也有望出现恢复性增长,因此下半年美豆市场存在较大利空,大豆中期回落可期。进入7、8月份生长关键期之后,干旱等天气因素可能成为短期市场炒作的题材。
对于国内大豆市场,国储大豆的去向市场主要关心的问题。随着近期的消化,政策带来的利空压力逐渐释放,但政策明朗前价格上涨的可能性也较小。
整体来看,在当前全球商品环境依然严峻、全球大豆结转库存紧张的格局有望得到缓解的背景下,大豆价格言牛为时尚早。尤其是在国内政策尚未明朗之前,国储大豆对市场的利空压力犹存。我们认为在未来应当重点关注以下因素:
1.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原油价格和美元指数的走势;
2.九月美国季度库存报告;
3.生长关键期间的天气变化情况;
4.国家政策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