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增加进口保证供应
近来,韩国肉类价格持续上涨,对居民肉类消费产生了直接影响。图为一韩国居民在一家超市的肉类商品柜台前。(资料图片)
在韩国,比起价格高昂的牛肉,猪肉因其物美价廉而更受消费者喜爱。烤上一盘五花肉或腌制猪排,配上几盅烧酒,一饱口腹之欲却又花费不多,这对于韩国民众而言是最惬意的一件事。但最近几个月来消费者突然发现,与往年相比,这香喷喷的烤五花肉似乎也开始让荷包“伤不起”了。
韩国农水产品流通公司7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猪五花肉全国平均价格为每500克1.227万韩元(约合人民币73元),比近5年的平均价8897韩元上涨了37.9%。而韩国统计厅发布的《6月物价动向》显示,6月份的猪肉价格,与上个月相比上涨了16.2%,而与去年同期相比则上涨了46.3%。
其实,近来韩国物价上涨潮并不仅限于猪肉。韩国央行数据显示,从今年1月份开始,韩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增幅已连续6个月保持在4%以上的高位,其中尤以农产品涨幅最为显著。而在韩国政府为稳定民众生活而重点监控管理的52个主要消费品种中,有41个价格上涨。
如此看来,猪肉涨价只是韩国此轮大规模涨价潮中的一个方面而已,因此,韩国政府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整体遏制物价的高速上涨。而具体到猪肉,韩国政府除了加大进口量以保证市场供应外,似乎也别无其他更高明的办法。
具体来看,韩国一方面将进口五花肉的零关税配额从之前的1万吨增加至6万吨,另一方面在6月份将下半年进口配额的1 3万吨猪肉中的近一半约5.7万吨紧急进口通关。此外,为鼓励民间企业从国外进口冷藏五花肉,政府专门出台了奖励收购措施,宣布截至8月20日,政府将在收购进口冷藏五花
肉时支付补贴,并按照到货时间的早晚,追加补贴航空运输费用,最高可达补贴费用的20%。
韩国政府期望通过扩大进口猪肉来稳定国内猪肉价格,但由于韩国人偏爱国产货、讲究“身土不二”,此举是否能最终奏效,还得看韩国民众买不买账。
此外,政府官员还呼吁消费者改变饮食观念。在各部位的猪肉中,最受韩国人青睐的是五花肉,消费量也一直居最高位。对此,韩国农林水产部官员表示,希望消费者能减少食用多脂肪的五花肉,而增加里脊、腿肉等低脂肪部位的消费,“这将有助于健康并减轻家庭负担”,也为稳定暴涨的五花肉价格出一份力。
此外,为抑制物价上涨,韩国企划财政部长官还与餐饮业界代表会面,请他们“克制涨价”。但据韩国媒体报道,此次“约谈”效果并不佳,代表们认为餐饮业界的涨价是“果”而非“因”,他们并不是“替罪羔羊”。舆论认为,流通环节历来是物价上涨的症结所在,韩国流通环节费用占农产品消费物价的45%,政府有必要从流通环节下手,采取措施,缩小利润空间,以稳定物价。
比利时:兼顾利益保障生产
近两年,比利时经济逐渐摆脱2008年金融风暴的冲击,呈现积极增长态势,与此同时,其肉价依然总体保持稳定,普通瘦猪肉的超市价格一直在一公斤5欧元以内,牛肉在一公斤11欧元水平,周末集贸市场的价格更低一些。
瓦隆大区农业部畜牧顾问卡特琳娜·德兰诺娃在向记者分析比利时肉价稳定的原因时强调,比利时的肉价完全由市场决定,之所以比较稳定是因为肉食生产一直稳中有升,政府并不直接干预。她认为,政府与其控制涨价,不如保障生产,使市场的肉食供应充足,避免价格由于商品紧缺出现波动,兼顾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
比利时畜牧业发达,南部瓦隆大区以养牛为主,兼有养猪,北部弗拉芒大区以养猪为主,兼有养牛。两个大区政府都在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框架内对农业投资实行奖励政策。德兰诺娃说,瓦隆大区和弗拉芒大区一样,投资非土地农业项目可以享受15%的政府补贴,加上欧盟共同农业政策提供的15%补贴,投资非土地农业项目最多可以享受30%的公共补贴。如此政策支持不仅增强了比利时畜牧业的发展潜力,而且有利于农户投资发展产品加工和销售合作社,减少他们对市场中间环节的依赖,最终实现控制市场波动的目标。
德兰诺娃说,瓦隆大区政府在必要时还对农户采取保护性措施。2008年的金融危机曾经一度导致比利时的农业极度困难,瓦隆大区政府立即出面以公共财政作担保,请求银行向农户提供贷款,大区政府贴息,帮助农户解决流动资金的问题,防止农户破产,以保护畜牧业的生产能力。
德兰诺娃介绍道,瓦隆大区政府从2009年起还对养牛户提供草场补贴,帮助农户发展畜牧业,对草场面积在20公顷以下的农庄,按一公顷25欧元发放补贴,对草场面积超过20公顷的农庄,按一公顷50欧元发放补贴。草场补贴发挥了促进畜牧业生产、鼓励集约化经营的积极作用。
由于比利时拥有长期稳定的扶持畜牧业的政策,其生猪出栏屠宰量2010年高达1168万头,超过其人口总数,牛出栏屠宰量是80万头,生肉和各类肉制品不仅在欧洲市场闻名,甚至远销南美以及韩国、日本和澳大利亚。比利时出口猪肉占其总产量的50%。充足的生产量和高度的自给率为比利时的肉价稳定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