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先进!买了肉,还可以查到它的来源,吃起来很放心!”昨(12)日下午5时许,市民张大姐在八里庄农贸市场购买猪肉。过秤后,摊位老板递给她一张小票,小票上除了显示猪肉的重量、单价、价格,还有一栏 “追溯码”。通过“追溯码”,市民可以查询到生猪来源、屠宰场(厂)、经销菜市场及摊位、质量检验检疫是否合格等相关信息。
现场 扯张小票查询猪肉来源
在八里庄农贸市场,陈大姐的猪肉摊位上摆放着一台白色电子秤,一个刷卡器悬挂在电子秤的上方。张大姐选好猪肉后,陈大姐将猪肉放在白色电子秤上,“7两!”接着陈大姐拿起两块绿色的塑料片在刷卡器上晃了一下,指示灯亮起,紧接着,刷卡器吐出一张收银小票,小票上写着:摊位号17号、单价18元/千克、价格6.48元、追溯码00307618。“太先进了哟,都成了‘电脑猪’了。”张大姐感觉很新鲜。
其实,这张收银小票的作用不仅是显示猪肉的基本信息,最重要的是,市民可以登录成都市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系统公众查询平台(www.cdspsy.com)、发送追溯码到10635000012302或者拨打12316,任选一种方式,都能查询到生猪来源、屠宰场(厂)、经销菜市场及摊位、质量检验检疫是否合格等相关信息。
规划 首批45家市场实现追溯
“这是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从本月20日起,在成都中心城区的45家农贸市场将全面实施。”在昨日下午召开的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上,成都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成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周蓉说,该系统全面采集生猪产品屠宰、加工、批发、零售各环节的质量安全信息,实现生猪产品从屠宰到零售环节的质量安全可追溯。“在屠宰环节,每头合格的生猪都绑了2块电子溯源芯片。”周蓉介绍,芯片中录入了生猪的重量、屠宰场地、质量检验检疫是否合格等信息。在流通环节,生猪经营者凭配发的生猪交易身份识别卡采购生猪。在消费环节,餐饮单位、学校、医院、单位食堂严格落实索证索票制度,凭配发的生猪产品交易身份识别卡采购生猪产品。“一旦发现问题,消费者通过查询,追溯各个环节,就可以查出是哪个环节出错。”
[FS:PAGE]电脑猪肉,又名质量安全可追溯生猪产品,是指市场上出售的每一块猪肉都能查到是哪里养的猪,在哪儿屠宰的,又是在哪儿交易的。
下周五起,你买猪肉后可凭小票知道它来自哪里?如何卖到你手中的?昨日,在我市第38次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市食安办主任周蓉说,从下周五起,我市中心城区45家农贸市场将开卖“电脑猪肉”―――质量安全可追溯生猪产品。预计到明年2月,中心城区165家农贸市场将全覆盖,而明年底前会覆盖成都全域。
首批确定45家标准农贸市场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本月20日起,在双流县和高新区成功试点的基础上,在我市中心城区将全面实施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目前已经确定了首批实施的45家标准化农贸市场。届时,市民在这些市场买猪肉时,均可进行源头追溯。
记者了解到,施行追溯体系后,进入这45家农贸市场的猪肉必须具有已录入该产品完整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的电子溯源芯片和“两章一证”(即:动物检疫监督机构出具的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动物产品检疫合格验讫印章,生猪定点屠宰厂肉品品质检验合格验讫印章)。据介绍,在我市目前的71家定点屠宰场(厂)中,已经初步确定了36家屠宰场为这45家市场进行猪肉供给,其余35家屠宰场目前将无权为这些市场供给猪肉。
明年2月中心城区都能买到
周蓉表示,从11月20日起到明年2月20日,我市将分三个阶段在五城区和高新区的165家农贸市场和各类猪肉生产经营企业(个人)全面建立实施生猪追溯体系。届时,成都市民在中心城区任一家农贸市场、市场外生鲜猪肉门店、“定点挂钩”直销门店和加盟店购买的猪肉,都能实现源头追溯。
据介绍,猪肉要施行源头追溯,必须具备电子溯源芯片、读卡器、可以打印小票的电子秤、企业身份识别卡、销售小票和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系统。目前,市各分管部门正在进行相关市场、商家的设备布点工作。预计12月底,我市中心城区的猪肉经营户、肉制品加工企业、食堂以及2万多家餐饮企业身份识别卡将全部发放完毕,届时,没有身份识别卡的企业将无法从这45家市场购买猪肉。而市民在购买猪肉时,也只有通过索取的溯源小票才能进行猪肉溯源。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陈建表示,我市猪肉溯源系统将逐步向二、三圈层区(市)县推广,预计明年底,可以覆盖成都全域。此外,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对禽类进行调研,今后我市将把可追溯体系逐步扩大到其他各类重点食品领域。
三问“电脑猪肉”
一问:猪肉价格会不会涨?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施行猪肉溯源后,猪肉成本确实有一些增加,一头猪要配两个电子芯片,共4元,同时,市场经营户要购买能打印电子小票的电子秤,每台2000元,而政府财政将补贴一半。分解到每斤猪肉上,成本会上升几分钱,并不会对肉价造成很大影响。
先期试点的高新区和平综合农贸市场:施行“电脑猪肉”,经营户成本有所增加,大约每斤猪肉增加成本5分到1角钱,但猪肉卖价并没有提高。
二问:猪肉供应是否充足?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目前我市共有71家定点屠宰场(厂),全面供应我市中心城区的165个农贸市场。初期确定了36家屠宰企业,已经足够供应这45家市场。初期确定也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溯源工作的展开以及范围的扩大,我市也将会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相应调整。
高新区和平综合农贸市场:实施溯源前后,市场的猪肉供应和销售并没有受到影响。
三问:猪肉安全如何监管?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食安办和市信息办已联合建设了“成都市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系统”(http://www.cdspsy.com),市民可查询生猪产品相关信息。同时,我市已成立以各监管职能部门组成的工作组,将对全市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进行督查。公安部门也将对暴力抗法等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有效打击,维护良好市场经济秩序。此外,如果买到问题猪肉,市民可以拨打12315向工商部门投诉,一经查实,将召回问题猪肉,并对相关经营者进行相应处罚。
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韩利 采写
三种方式查猪肉来源
你在买猪肉时,一定要索取印有“食品安全追溯码”的收银条,依此可查询到生猪来源、屠宰场(厂)、经销菜市场及摊位、质量检验检疫是否合格等相关信息。查询方式:
1.登录成都市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系统公众查询平台(http://www.cdspsy.com)
2.手机发送溯源码到10635000012302
3.电话拨打12316
首批标准化农贸市场名单
区域 数量 农贸市场名称
锦江区4家天涯、牛市口、金象、莲桂
青羊区3家北东街、汪家拐、科联路
武侯区7家龙湾新集、玉林、高樊、韵华、双楠、利民老马路、大学路
金牛区12家抚琴、黄忠、马鞍北路、跃进、迎宾路、新绿、五块石、新二村、西南交大、化成、青羊小区、九里堤北路
成华区6家八里庄、万年、益民、路西、李家沱、利华
高新区13家和平、肖家河、神仙树、庆安、紫荆、蓝天路、新义、新园、新园便民、三百窖、双源、石墙、顺江
“电脑猪肉”实施时间表
2008年底:在双流县选取了部分定点屠宰场(厂)、“定点挂钩”直销门店和加盟店、大型超市、农贸市场进行试点。
今年8月:在高新区的部分标准化农贸市场推广试点。
11月20日:在锦江区、金牛区、青羊区、成华区、武侯区和高新区全面实施。
明年底前:成都全域可推广实施。
从11月20日起到明年2月20日,成都市将分三个阶段在五城区和高新区农贸市场和各类猪肉生产经营企业(个人)全面建立实施生猪追溯体系。
成都市政府新闻发布会昨日发布消息称,从20日起,中心城区45家农贸市场将陆续推出“电脑猪肉”。看来,成都市民购买到“放心肉”,已经不再是个传说,只是在实际操作中还有些疑问需要明确。
据成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屠宰厂必须在合格的白条肉上绑定完整质量安全可追溯信息的电子芯片;猪肉摊位将配备特制的电子秤来称重和打印收银条,消费者则可以通过收银条上的条码号查询猪肉来源、品质是否合规、安全。
在推行“电脑猪肉”的市场,要求市场管理方必须实施猪肉准入制度,市场管理方是第一责任人。当然我们相信大多数第一责任人都能负起责来,但如何防止摊贩以次充好,钻空子欺骗消费者?因此,在猪肉进入市场的这个重要环节的设计上还有待完善。还需要从制度设计和程序设置上来杜绝可能出现的漏洞。
再次,市民购买猪肉都是分块购买,芯片捆绑是在猪后腿。那么需要明确的是,市民购买的猪肉大小分量不一样,这样的芯片能否保证能覆盖到整条猪肉身上,也就是要说明是否仅仅是带芯片的猪后腿是“放心肉”,怎样确保每块被割裂的猪肉都能具有芯片所记载内容?尽管从猪后腿拆除下芯片“可行性不大”,但也说明并非不具有可行性。
第三,程序的设置是为了方便群众,既能买到“放心肉”,又能方便地查询到这是“放心肉”。现实的情况是,大多到菜市场采购猪肉的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或家庭主妇,但是否有更简单快捷的方式来方便他们查询呢?
还有,由于植入芯片增加了成本,尽管只有4元钱,并由地方政府和摊主分担,但谁能确保个别摊主不会羊毛出在羊身上,将成本分解给消费者?或以“电脑猪肉”的名义,“名正言顺”地趁机转嫁成本呢?同时,只有植有芯片的猪肉才能进入市场,会不会趁机收取额外费用,挟芯片以挡公平竞争呢?
设置各种环节,以确保市民能买到“放心肉”是好事。但细节决定成败,这些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细微处也需要考虑,以免千里之堤,溃于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