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价格的异动,会否成为激发新一波物价上涨的推手,无论是市场投资者还是宏观调控的决策层,都值得仔细分析。
猪肉调控可能马上启动
观察今年春节以来的肉价,可以发现一条明显的价格变化曲线:3月上旬开始稳步上扬,4月逐步企稳,4月下旬又逐步上涨,到了5月中旬,猪肉价格出现了一波新的加速上涨。而且,上涨的不止是猪肉,还包括“原料”生猪,“猪”与“肉”同涨成为显著特征。
数据显示,山东省上一周的生猪价格已经涨至今年以来最高点:平均价格从年初的13.27元/公斤涨到了15.98元/公斤,涨幅达20.42%。本周,广州市的猪肉零售价格经过十多天的连续走高后,排骨零售价已经超过42元/公斤。来自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与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的监测数据显示,截至5月15日一周,全国生猪周收购均价、白条猪周出厂均价每斤分别为7.76元、9.90元,同比涨幅为55.8%、50.2%。总体来看,当前肉价已经达到2008年8月以来的最高点。
是什么原因推高了肉价?一般来说,肉价取决于出栏生猪的数量,即市场供给一方。由于普遍存在的涨价导致了养猪成本的持续上升,而部分地区的生猪数量不足,或许是当前肉价上涨的原因之一。还有分析机构认为,当前猪肉价格涨幅超预期,还受到了去年冬天以来猪5号病和流行性腹泻导致大量仔猪死亡的影响。
不过,除去这些实际成本问题,预期的变化可能也是导致猪肉价格快涨的重要原因。今年以来,农产品领域的多种产品相继涨价,已经给广大消费者和养殖户形成了一定的“惯性思维”,加上近期受部分地区旱情的影响,农产品涨价预期已被人为抬至高位。
猪肉价格的较快上涨是否值得忧虑?对其观察,不妨多几个坐标。
其一,单从猪肉产品来说,价格出现波动,本不足虑。这是因为,
对猪肉的调控,我们已有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应对基础。根据猪肉生产周期,未来猪肉继续涨价的空间已经不大,随着生猪出栏数量的逐步增加,下半年猪肉或许就会进入价格下行通道。我国具有良好的储备肉体系,一旦猪肉供给出现缺口,储备肉马上可以入市调剂。这样来看,饭桌上的肉,还是有保障的。
其二,猪肉产业链可能会受较大影响。猪肉除了是菜篮子里的主要内容,也是我国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猪肉价格一变化,必定会给这些下游产业带来较大的成本压力。如何化解,对企业和市场,都是挑战。另外一方面,今年以来,瘦肉精、过期肉等食品安全问题频出,已经引起国家高度重视。可以预见的是,今年将会是重拳整治食品加工生产的一年。猪肉相关产业将会面临一次重大的调整。下游产业的洗牌变局,或许也会进一步抬高猪肉价格。
其三,从当前的经济走势来看,肉价会否成为推高CPI的又一重要推手,宏观调控决策层值得高度关注。猪肉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活消费品,其价格波动,同样会给CPI带来重要的变化。受输入性通胀压力、成本上涨压力及去年翘尾因素的影响,我国CPI近半年来一直高位运行:3月份CPI达5.4%,为32个月以来最高涨幅,4月CPI虽然微降到了5.3%,但总体看,食品价格涨幅已经连续6个月呈现两位数。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是今年宏观调控的头等大事,从这个角度来看,对猪肉市场调控和价格干预,很可能会成为下一步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