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保健养猪网 您可以 登录 本站浏览更多内容
绿叶公司规模猪场VIP活动专区 135高效保健养猪技术

07-08年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

2009-03-11 11:37:45来源:作者:浏览:次 分享:
摘要:中国实现了连续 4年粮食增产和农民收入超过6%的实际增长。但是,2007年农产品及其食品价格明显上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相对于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第一产业实际增长相对放缓,农业和国民经济增长不协调及其所带来的矛盾显现。生猪、油料等生产出现了滑坡,价格上涨幅度相对较大。展望2008年,农产品价格波动仍会比较明显,扩大农业生产的不利因素仍然较多。国际农产品市场更加不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压力增大,自然灾害对农牧业生产影响的不确定性没有消除。主要农产品价格剧烈波动引起了不同农产品比较效益的明显改变,可能会引起农业生产的盲目调整,进一步加剧生产的波动。尽管如此,国家宏观调控和加大对“三农”支持政策力度等有利因素对实现农业稳定发展和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将发挥积极作用。
2007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
2007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的显著变化是农产品生产价格和食品消费价格比上年分别上涨18.5%和12.3%,拉动了城乡居民消费价格,增加了居民消费支出,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不降反升。这与农产品供求关系改变直接相关。全年粮食再获丰收,棉花和糖料产量创历史新高。但是,油料和生猪生产出现了滑坡。农业实际增长率进一步下降,而受农产品生产价格拉动和农民就业形势较好影响,农民收入高速增长,农民消费支出进一步增加。
(一)农产品及其食品价格出现了明显上涨
2007年农产品生产价格大幅度上涨。与上年同期相比,全年涨幅达到18.5%,是自1996年以来涨幅最大的年份。这轮农产品价格上涨自2006年第四季度开始,进入2007年后呈现出逐季扩大的走势。与上年同期相比,2007年第一季度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7.3%,第二季度上涨10.2%,第三季度上涨率增加到20.7%,第四季度进一步扩大到22.2%。
2007年农产品生产价格虽然普遍上涨,但是,带动全年价格大幅度上涨的主要集中在少数品种上。涨幅最大的是生猪价格,全年比2006年上涨45.9%;其次为油料生产价格,涨幅达到33.4%;再次为大豆生产价格,涨幅达到24.2%。比较而言,2007年畜牧业产品生产价格涨幅相对较大,种植业产品和渔业产品生产价格涨幅相对较小,尤其是粮食中小麦和稻谷生产价格较上年上涨不到6%。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变化情况见表1-1。
大致来看,影响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的供求两方面的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供给方面:一是农村劳动力就业形势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就业机会多,工资率上升,从事农业生产的机会成本增加。二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三是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四是耕地面积减少,农业用地矛盾更加突出。中国实现农产品国内供求平衡至少需要21亿亩耕地,但现有耕地大约只有18亿亩,耕地缺口至少3亿亩。五是气象灾害和动物疫情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2007年出现的猪蓝耳病严重疫情,对生猪及其能繁母猪生产的冲击相当大。

需求方面:主要是收入快速增长、城镇化加速等对食品消费的作用显现。近年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由于收入增长相对较快,城乡居民对食品需求快速增长,尤其是城镇中低收入群体食品消费明显增加。收入弹性相对较大、代表生活质量提高的食用植物油、肉类、奶类的需求增长更快。这类农产品价格及其派生需求的农产品在2007年的上涨幅度明显高于其他农产品。城镇化加速,以及进城务工农民增多,使农民自给性食品消费大幅度下降,商品性农产品需求增长甚至超过生产的增长。1998年,农民食品自给率为50%,2007年则下降到大约30%,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
中国人口已经进入低速增长期,对农产品需求总体上影响相对较小。但是,人口结构的变化,尤其是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需求的影响是显著的。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阶段。2007年城镇化率达到45%,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城镇化加快,必然引起农产品供求关系的显著变化。中国城乡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存在着明显差异。目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食用植物油相当于农村人均消费的2倍,城镇居民仅家中人均购买(不包括在外用餐部分)的猪肉就比农村居民人均消费猪肉多约5公斤。比较而言,2007年城乡居民消费差异大的农产品的市场供求关系相对紧张,市场价格涨幅相对较大。2007年农产品销售中油料生产价格和生猪生产价格较上年分别上涨33.4%和45.9%,分别比农产品生产价格总体水平上涨率高出约15个百分点和27个百分点。那些与居民食品消费升级相关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相对较大。
自2006年8月份以来,在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的同时,食品价格同样持续上涨,带动了居民消费价格的不断攀升。进入2007年,这种走势更加明显,尤其是下半年以来食品价格对城乡居民消费价格的影响程度呈现出加深趋势,食品消费价格环比上涨连续多月超过10%。在食品消费价格拉动下,城乡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幅度自8月份后连续多月超过6%。2007年,城乡居民食品消费价格上涨12.3%,其中粮食上涨6.3%,肉禽及其制品上涨31.7%,油脂上涨26.7%,鲜蛋上涨22.9%,鲜菜上涨7.3%。食品价格大幅度上涨,最主要源于畜禽产品价格的波动。
将2007年城乡居民食品消费价格的波动分解成长期走势以及周期性和非常规性波动,设立模型后运行结果表明,2007年食品消费价格的上涨性波动最主要归为周期性波动,长期趋势不明显,非常规性波动的比重并不高。将12.3%的城乡居民食品消费价格上涨率进行分解,周期性波动可以解释约10.6个百分点,长期趋势可以解释约1个百分点,分别占全年食品消费价格上涨率的86.1%和8.4%。食品消费价格涨幅中不可解释部分只有0.7个百分点,大约占全部涨幅的5.5%。
食品价格显著上涨对居民消费价格和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产生了明显影响。2007年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8%,其中食品价格拉动的部分达到4个百分点。进一步地,城镇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率来源于食品价格的份额占到94.4%,农村居民食品消费价格对整体消费价格的拉动率达到5.9%,超过农村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率0.5个百分点(见表1-2)。
由于食品消费价格大幅度上涨,给城乡居民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家庭恩格尔系数出现小幅度上升。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3%,比上年增加0.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1%,比上年增加0.1百分点。
近年来食品价格对整体价格水平的决定性影响进一步凸显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食品消费价格明显上涨成为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增大的主要来源,影响到国家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措施的选择。国家已经在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稳定农产品及其食品价格。
(二)第一产业增加值实际增长进一步放缓
2007年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基本稳定。第一产业增加值2.89万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6.9%,和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长速度基本相当。这样,按当年价格计算的2007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基本上没有变化,仍然为11.7%。
但是,受油料和畜牧业生产等实际增长回落影响,2007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实际增长率只有3.7%,较上年增速回落了1.3个百分点。这已经是第一产业增加值实际增长率连续3年回落,与国民经济非农产业实际增长加快形成鲜明的对比。2007年第一产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增速低于国内生产总值7.7个百分点。农产品加工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增长16.9%。按上年可比价格计算,第一产业与国民经济中非农产业相比,尤其是农业与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实际增长率相比较,工农产业增长出现了新的增长失衡。国民经济中第一和第二产业增加值按上年可比价格计算的实际增长率的比值达到3.6(以第一产业增加值实际增长率为1),明显地超过工农产业协调发展的经验系数。
按上年可比价格计算,2007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和拉动率均下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量的贡献率为3.8%,比上年下降1.8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增加值对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率的拉动率为0.4%,比上年下降了0.2个百分点(见表1-3)。
2007年乡镇企业继续保持相对较快增长的势头,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基本稳定。据农业部资料,全国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约6.8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4%左右。按当年价格计算,第一产业和乡镇企业增加值合计约9.7万亿元,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39.3%,比上年基本持平。
(三)粮食继续保持增产,但一些农产品生产出现滑坡
2007年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而部分粮食品种价格相对稳定,主要得益于粮食实现连续4年增产。2007年总产量超过5亿吨,较上年增长0.7%,是历史上第4个高产年。比较不同季节粮食增产情况,夏粮增产1.3%,对全年新增粮食产量的贡献率约41%;早稻增产0.3%,对全年新增粮食产量的贡献率约2%;秋粮增产0.6%,对全年新增粮食产量的贡献率约57%。
2007年粮食继续增产,受多种积极因素影响。国家支持粮食生产政策,农民和粮食主产区扩大粮食生产积极性继续高涨。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553万公顷,较上年增加70万公顷,对新增粮食产量的贡献率约95%;粮食单产为4752公斤/公顷,对新增粮食产量的贡献率约5%。2007年粮食增产的绝大部分来源于种植面积的扩大。
2007年油料进一步减产,产量2461万吨,比上年下降4.2%。尽管2007年油料单产比上年提高1.4%,但是,种植面积减少了60万公顷,为1094万公顷。油料减产全部来源于种植面积的下降。
主要经济作物中,虽然油料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减产,但棉花和糖料继续保持增产。2007年棉花总产量达到760万吨,比上年增产1.3%。与上年相比,棉花单产保持稳定,新增产量基本上来自于棉花种植面积的扩大。2007年棉花种植面积55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3%。2007年糖料进一步大幅度增产,总产量达到11110万吨,比上年增长11.4%。糖料新增产量来自于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单产提高两个方面,但种植面积的贡献相对较大。糖料种植面积16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6.4%,对糖料增产的贡献率接近60%。

畜牧业生产发生明显波动,但水产业稳定发展。2007年以生猪为主的一些畜产品生产正处于循环波动的回落阶段,一些生猪主产区遭受到较为严重的猪蓝耳病等疫情的冲击,生猪生产出现明显的滑坡。全年肉类总产量6800万吨,比上年减少3.5%,其中,猪肉减少9.2%,但牛肉和羊肉产量分别增产6.1%和5.8%。与畜牧业不同,水产业生产继续扩大,2007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4737万吨,比上年增长3.3%。

07-08年农村经济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一)
2008年农业农村经济展望与主要指标的预测
农村产业对国内生产的贡献
农村居民收入与生活
2007年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及其主要特点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进展及效果
[FS:PAGE]

(四)农产品进出口逆差扩大

受国际国内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和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2007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扩大到43.7亿美元。其中,农产品出口额36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9%;进口额409.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1%。与往年比较,2007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谷物净出口大幅度增加,大豆进口首次突破3000万吨,棉花进口大幅度减少。

中国传统出口相对集中的主要农产品品种基本保持不变。据商务部《2007年12月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月度统计报告》,2007年谷物、蔬菜、果品和水产品及其制品的出口金额为232.7美元,比上年增长18.5%;在全年农产品出口中占到63.6%,比上年增加0.3个百分点。主要农产品出口情况见表1-4。

受国内粮食供求关系相对稳定以及国际市场谷物供应紧张和价格明显上涨影响,2007年中国继续保持谷物的净出口,全年净出口谷物达831万吨,较上年增长了2.4倍。全年出口谷物及谷物粉986万吨,比上年增长63.0%。其中出口未经加工的谷物金额近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9.8%。在谷物中出口最多的是玉米,达到484.7万吨,比上年增长57.9%。稻谷和大米出口进一步增加,全年出口数量达到134万吨,比上年增长8.1%。

2007年蔬菜出口继续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全年出口食用蔬菜金额达到40.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9%;出口数量达到622万吨,比上年增长9.5%。鲜、干水果及坚果出口金额达到1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7.5%;出口数量达到240万吨,比上年增长21.1%。

2007年受到生猪供给紧张的影响,中国生猪出口大幅度减少。全年出口生猪及其猪肉5.5亿美元,较上年减少12.9%。其中,出口生猪161万头,较上年减少6.5%;鲜、冻猪肉出口13万吨,较上年减少50.3%。水产品出口数量出现了下降,全年出口183万吨,比上年减少5.7%。水产品在农产品出口中地位有所下降。全年出口水产品及其制品97.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2%。

进口的农产品品种也更加集中。2007年进口相对较多的大豆、食用植物油、棉花和畜类产品达到263.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6.6%。这几种主要农产品进口额占农产品进口总额的64.3%,比上年提升4个百分点。主要农产品进口情况见表1-5。

受东北三省干旱影响,2007年大豆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减产;同时,受城乡居民改善生活增加食用植物油的消费等因素影响,2007年油料供求关系更加紧张,油料价格大幅度上涨。国内继续增加大豆和食用植物油的进口,全年进口大豆3082万吨,较上年增长9.0%,增速比上年增加2.7个百分点;全年进口食用植物油838万吨,较上年增长25.3%,增速比上年增加17.6个百分点。大豆和食用植物油合计进口金额达到17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6.4%,在农产品进口总额中的比重上升到43.2%,比上年增加约10个百分点。

受国内谷物、棉花和糖料增产以及国内供求关系改善影响,这几类产品及其加工制品的进口继续减少。2007年进口谷物155万吨,比上年减少56.7%。棉花进口大幅度下降,全年进口棉花246万吨,金额为34.8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减少32.4%和28.5%。全年进口食糖119万吨,比上年减少11.9%。

(五)农民收入实际增长达到9.5%

2007年农民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增速明显加快。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超过4000元,达到4140元,比上年增加553元,名义增长1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增速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连续4年实际增长率超过6%。

2007年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为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据测算,农产品价格比上年每上涨1个百分点,可拉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0.22个百分点。据此计算,2007年农产品生产价格较上年上涨18.5%,共拉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约4个百分点,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约为42%。

尽管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但是,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民人均纯收入名义增长和实际增长速度都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率低1.8个百分点,实际增长率低2.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的比率扩大到3.33∶1,比上年增加0.05%(见表1-6)。

2007年,在进一步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收入标准后,农村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数量继续减少。按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标准(低于785元)测算,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1479万人,比上年末减少669万人,下降31.1%;按低收入人口标准(786~1067元)测算,年末农村低收入人口为284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709万人,下降20.0%。

(六)农村消费市场繁荣进一步显现

受收入水平提高较快,农民对收入增长预期较多等有利因素影响,近年来农村消费市场不断趋于繁荣。2007年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2.9万亿元,较上年名义增长15.8%,增速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2007年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速虽仍然低于城市1.4个百分点,但二者增速的差距缩小了0.3个百分点。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中国,农村消费在全社会中所占比重下降是必然的现象。由于农村消费比较旺盛,2007年县及县以下消费零售额在全社会中的比重保持基本稳定,为32.3%,较上年仅下降了0.2个百分点,明显低于城镇化率的提高部分(见表1-7)。

虽然农村消费市场比较旺盛,但市场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以及运输等交易费用相对较高等多方面因素影响,2007年农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相对更高,达到5.4%,高于城市0.9个百分点。农村消费价格上涨拉动城乡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7个百分点。

如您养猪遇到问题,点击给我们留言!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如本站转载的内容禁止转载或者设计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核实情况后进行删除!
投稿】【收藏】 【关闭】 【返回顶部
图片新闻
猪保健品在线购买
文章排行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养猪资料下载
养猪视频
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