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金秀瑶族自治县和象州县的部分乡村走访发现,很多村民过年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以往各家各户都要准备一头猪或半头猪,做成扣肉和腊肉过年。而近年来,这一习惯正逐渐淡去,不少家庭过年只买了几斤猪肉。
以前的腊月,在金秀大樟乡花炉村,不时会传出猪的嚎叫声。原来,这里的村民有养年猪的习惯,每年二三月份购买小猪崽回来圈养,年头一直养到年底,小猪崽变成大肥猪,村民们就在除夕之前将肥猪宰了。人口较多的家庭通常把整头猪都留着自家吃,人口较少的家庭可能会卖掉一半,不养猪的家庭也会买几十斤猪肉过年。
村民们把部分猪肉切成一块块,用油锅炸得黄黄的,再将炸好的猪肉储存在油缸里,可以保存好几个月。当然,剩下的猪肉会被切成一条条的,挂在灶台上方,用烟熏制成腊肉。
近两年来,花炉村很多村民不像以往准备很多猪肉过年了。村民盘家和养了一头年猪,除去猪内脏还有75公斤重,他把一半猪肉卖给其他村民。
“过段时间我要请其他兄弟帮忙干活,所以就多留点猪肉好请他们吃饭,要不然就多卖点,家人吃不了那么多!”盘家和说。
村民覃秀凤今年买10公斤猪肉过年,“现在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都喜欢吃新鲜的,什么时候想吃,都可以买到,所以过年只要买一点做扣肉就行。”覃秀凤告诉记者,以前日子比较苦,即使想吃肉也不一定有钱买。而今,猪肉已经和青菜一样,平日经常吃。过年的时候,很多家庭主要食用鸡肉和鸭肉,而猪肉通常是以扣肉的形式出现在饭桌上。